近日,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因门票政策引发村民与游客的激烈争议。自7月10日起,古镇周边设置多个卡点对进入人员收费,但这一举措未与村民充分沟通,导致当地居民强烈不满。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文提醒游客无需买票,并张贴告示指引游客从第二座桥等免费通道入村,甚至有人公开呼吁直接报警。
游客体验与景区回应
游客在古镇游玩时遭遇带路党现象已非新鲜事。早在2015年,昆山锦溪古镇的商业业主王先生就因门票争议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当地居民以10元带路方式帮助游客逃票,形成产业链。类似情况在贵阳青岩古镇也屡见不鲜——外地游客需支付60元门票,而本地人甚至可逃票,引发区别对待质疑。对此,瑶里景区运营公司回应称,110元门票为整个景区,古村落仍免费开放,并承诺有的是地方售票,但未明确解释收费逻辑。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逃票行为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指出,带路党变相卖票可能涉嫌侵占罪,轻则治安处罚,重则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漳州南靖土楼景区曾因村民涂改门票日期被拘留10日,而黄山景区也曾因游客翻越护栏被困悬崖引发救援。然而,景区管理的执法困境同样存在——清源山景区因执法力量不足,难以遏制逃票现象,而摩的载客、钻水井等逃票方式屡禁不止。
利益冲突与社区参与
古镇商业化与居民权益的矛盾长期存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案例显示,部分村民通过逃票方式获取收益,而远离主路的居民则因利益分配不均被迫参与景区管理。瑶里村民的诉求直指门票政策未协商,他们表示除三座老建筑外,古镇长期免费开放,而如今的收费政策直接影响民宿生意,往年旺季爆满的房间如今天天有游客来电询问是否需购票。
管理难题与未来方向
景区门票的涨价潮与逃票乱象折射出管理粗放化的困境。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未来古镇旅游的终极方向是不收门票,但这需要更高的管理标准,如完善厕所、客房、厨房等基础设施,并通过口碑营销吸引二次游客。然而,当前景区仍依赖门票收入,清源山等景区因执法力量薄弱,难以彻底杜绝逃票行为。
争议背后的深层矛盾
古镇门票争议背后,是游客体验、居民权益与景区盈利的多重博弈。一方面,游客对高门票+低体验的性价比不满,如苏州东山古镇的抠门游客吐槽逛个古镇也要收钱;另一方面,村民通过逃票维护生计,甚至形成带路党产业链。这种矛盾若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恐将加剧古镇旅游的两极分化——要么彻底商业化,要么陷入无人管理的真空。
平衡与创新
古镇门票的争议并非个例,而是景区管理与社区利益冲突的缩影。要破解这一困局,需在政策制定中充分倾听居民声音,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如电子门票、智能监控)提升管理效率。正如瑶里村民所呼吁的直接从第二座桥进去,或许未来古镇的免费通道不仅是物理路径,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桥梁。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