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多个区教育局在上海政府采购网发布采购意向公告,计划为三、六、七、十年级学生统一配备运动手环,总预算约1.4亿元。这些手环主要用于监测心率、记录运动数据和辅助教学管理。这一举措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争议。支持者认为手环可以提升体育课质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并保障运动安全;反对者则质疑其隐私风险与实际效果。
8月26日,据不完全统计,嘉定区、静安区、松江区等12个区教育局已公布相关采购意向公告,合计预算超过1.4亿元。以嘉定区为例,拟投入约2480万元采购10.88万套运动手环及其配套设备,用于体育课数据采集与学生运动安全监测,3年内完成所有学生全覆盖。单套采购价格平均不超过229元。
家住奉贤区的陈女士表示担忧,她认为孩子学习压力大,每天能动的时间不多,手环是否真的能带来运动的动力还是只是形式主义。网络上也有类似的声音,一些网友担心手环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过度依赖数据监测。不过,也有网友支持手环的使用,认为它可以实时监测心率,提前干预潜在的身体问题,并希望增加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
部分教师坦言目前并未收到明确通知。金山区金山大道附近一所小学的王老师表示,学校统计过配手环的人数,但具体如何使用和管理数据还不清楚,可能等手环发下来前会有明确通知和安排。
8月27日,金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确认学生运动手环项目正在招标中,由政府财政拨款采购。该项目为区级统一安排,今后还会出台配套政策与使用细则。手环是免费的,家长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学校反馈。
上海市教委印发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落实学生每天累计不少于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并推动“智慧体育”建设。各区教育局的招标意向公告中透露了一些细节,例如闵行区的手环设备支持实时上传心率数据、可存储不少于48小时数据,并具备4G数据采集上传及分析功能。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为学生配备运动手环初衷是好的,可以监督学生的体育参与情况,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但他强调,关键在于建立统一的监测与评价平台,确保数据有用、有解读、有反馈,防止手环变成摆设工程。他还提醒,手环采集的是学生的生理和行为数据,涉及隐私,应明确数据使用范围、存储规则和家长知情权。熊丙奇表示,这不是简单的一块手环的问题,而是智慧教育建设背后对教育系统治理能力的考验。只有经受住了考验,运动手环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中的好帮手。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