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美国非营利新闻机构为了人民发布重磅调查报告,揭露自拜登政府今年1月上任以来,十余名美政府高官、国会工作人员及议员在股票交易中呈现神准操作,尤其在关税政策引发市场震荡前夕抛售股票,或在关键法案通过前押注特定行业股票。这一丑闻再次将美国政商勾结的痼疾推向风口浪尖,舆论质疑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已成系统性顽疾。
回溯过往,此类精准交易在美国政界早有先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至少四名参议员被曝在股市崩盘前抛售股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伯尔更是在听取疫情机密简报后,迅速清仓价值超170万美元的股票,其连襟同日抛售近28万美元股票,引发司法部介入调查。共和党参议员凯莉莱夫勒则在参加闭门疫情吹风会后,抛售价值128万至310万美元股票,其丈夫、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杰弗里・斯普雷彻紧随其后套现数千万美元。尽管涉事者声称交易基于公开信息,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暴露了权力与资本的隐秘勾连。
类似的剧本在2023年银行业危机中再度上演。美国《金融时报》披露,多名国会议员在区域性银行股暴跌前精准出逃,而普通投资者则损失惨重。彼时公众强烈呼吁立法禁止议员炒股,却遭两党多数议员反对,凸显政客在监守自盗问题上高度一致。更讽刺的是,2025年最新调查显示,部分议员在关税政策转向前抛售受影响行业股票,而共和党众议员玛乔丽格林甚至提前购入受益企业股票,被质疑操纵市场。
政客的股神表现与商界高管形成呼应。2020年2月,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企业高层在美股历史高位抛售价值92亿美元股票,成功规避后续暴跌风险。尽管高管声称交易出于税务规划,但《华尔街日报》统计显示其抛售规模较往年激增三分之一,时机之精准令人咋舌。这种政商两界的默契操作,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权贵阶层特权的不满。
面对汹涌舆情,美国司法部与证监会多次启动调查,但结果往往不了了之。2020年伯尔案最终因证据不足结案;2023年银行业危机中的议员交易亦无下文。民主党众议员奥卡西奥-科尔特斯近期呼吁追责2025年关税交易涉事者,但分析指出,2012年《股票法案》虽明文禁止议员内幕交易,却因执法缺位形同虚设。
涉事政客的辩解更显苍白。特朗普曾高调宣称富豪朋友赚了大钱,其家族企业在关税政策变动后股价飙升的巧合遭广泛质疑。参议员伯尔等人坚称依赖公开报道决策,但录音证据显示其私下预警疫情严重性却公开淡化风险。这种两面派行径被《纽约时报》斥为大发国难财。
二十年来的系列丑闻,不仅撕裂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更暴露美国权力监督体系的深层溃烂。从疫情到金融危机,从关税博弈到产业政策,权贵阶层总能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普通民众则沦为被收割的对象。尽管民间禁绝议员炒股的呼声高涨,但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使得改革举步维艰。
当内幕交易从个案演变为常态,美国标榜的自由市场公正性已遭致命侵蚀。最新调查发布后,社交平台上#DrainTheSwamp(清理沼泽)再度成为热门标签,民众要求建立独立监察机制的声浪高涨。然而,在游说集团与党派博弈的泥潭中,这场反腐风暴能否触及制度核心,仍是一个充满讽刺的悬念。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