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一则14岁少女与MCN机构解约被索赔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这名少女因无法承受工作压力向签约的MCN机构提出解约,却反被公司起诉索赔近1.7万元。此前,她瞒着家人签约成为主播,半年仅获得1.3万元工资。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今年2月,一名16岁少女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下长达10年的“独家协议”,后因“擅自直播”被公司索赔高达30万元。这些案例揭示了MCN机构违规与未成年人签约的问题。
尽管国家及平台对未成年人直播牟利有严格管控,但仍有MCN机构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渴望成名的心理,以“高保底”“流量扶持”“出名”“成网红”等虚幻承诺和短期利益为诱饵,诱导其签下不平等合作协议。一些未成年人因此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在某社交平台上,有人发帖询问16岁女生是否有机会做直播。评论区中,不少MCN机构纷纷毛遂自荐,承诺高薪和包吃包住。记者以15岁少女身份联系了26家MCN机构,其中一家明确表示“颜值过关、线下面试契合就行,公司也有几个未成年的”。
当记者以17岁未成年人身份咨询签约是否需要家长同意并签订合同时,部分MCN机构口头称需家长同意,但实际操作语焉不详。有的招聘人员甚至支招规避实名认证,建议使用成年人账号完成直播实名认证。
一位曾在江苏某MCN机构工作的20岁主播透露,借用成年人身份信息完成平台实名认证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做法。只要没人告发,就不会有问题。
不同MCN机构在协议签订上有不同的规则。部分管理较为松散的MCN机构只需要签订相关平台主播及公会合作协议,而更多的MCN机构还需再签订线下纸质合作协议。这些线下合同往往与签约前的口头承诺大相径庭。承诺的高额“保底薪资”要么不写入合同,要么写入后机构会以各种理由克扣甚至拒发。
所谓的“每天仅需直播3至6个小时”也暗藏玄机。合同常采用模糊的“有效直播时长”概念,机构在实际执行中标准严苛且随意。去年年底,17岁的湖南岳阳人小熊和她当时15岁的妹妹与一家MCN机构在线下签约,加入了直播公会。由于她们尚未成年,小熊冒用母亲的实名认证直播了半年,而妹妹则直接用公司账号直播。
直播前的准备和后期维护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她们几乎没有私人空间。每场直播必须持续3小时以上,且直播时间由公司规定,通常在凌晨或早上,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竞争较小。小熊所在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暧昧经济”,她在下播后还得维系与直播间打赏的大哥的关系,常常通话至凌晨。
当主播不堪重负提出解约时,一些MCN机构往往会迅速翻脸索赔,此前“随时离职”的承诺成为空谈。今年3月,小熊向公司提出退会,遭到对方长时间的精神PUA。最终,在业内人士的帮助下,小熊姐妹以“公司招募未成年人直播违规”为由成功解约。
受访专家指出,接连发生的未成年人签约纠纷显示,部分MCN机构为利益所驱使,不惜踩踏法律红线,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设下合同陷阱。国家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的法律法规亟须更严格落实,平台监管责任有待加强,而家长的监护意识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至关重要。莫让虚幻的“网红梦”成为困住青少年的沉重枷锁。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