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内斗白热化:工会与股东会“对垒”,国中水务9.3亿怎么办?回购条款成摆设。近期,北京汇源发布公开信控诉股东诸暨文盛汇,将公司乱局置于聚光灯下。国中水务在收购无果的情况下,仍未采取挽救措施或履行回购条款,而是继续使用股民的资金为文盛资产做嫁衣,此举引发投资者和市场多方质疑。
在收购过程中,国中水务涉嫌未尽责执行合同,违反重大信息披露义务,向外界输送公司利益等问题也引起投资者关注。8月9日,北京汇源发布公开信,直指诸暨文盛汇未履行出资义务、操控公司治理,并索要高额权益等系列问题。诸暨文盛汇承诺投资16亿元,但实缴仅占注册资本的22.8%,逾期金额达8.5亿元。尽管如此,诸暨文盛汇仍享有60%的股东权益,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及文盛资产提起诉讼,该起诉已被法院受理。
根据国中水务公告,该公司已向诸暨文盛汇累计支付9.3亿元,扣除给北京汇源的7.5亿元,还剩余1.8亿。从付款时间来看,诸暨文盛汇给汇源的7.5亿全部来自国中水务,因此诸暨文盛汇不仅获得余利1.8亿元股权转让溢价,还因出资不到位而无偿持有北京汇源48%以上的权益。这1.8亿元是否涉嫌向外界输送利益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中水务既没有对诸暨文盛汇欠付8.5亿元事项进行督促,也没有进行信息披露。2024年8月24日,国中水务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及其股东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黑龙江证监局9月的处罚书显示,国中水务在重大投资中多次存在“未及时披露”问题。
与投资相比,国中水务享受的权利却少得可怜。国中水务实付9.3亿元,仅获得诸暨文盛汇36.49%合伙份额,穿透后对应北京汇源21.89%股权。相比之下,诸暨文盛汇一分未出,却能得到北京汇源60%权益。北京汇源估值迅速抬升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2022年6月24日,法院裁定批准北京汇源重整计划,文盛资产拟投入16亿元获取70%股权,当时北京汇源的估值为22.86亿元。然而,到2022年12月27日,北京汇源的估值约为45亿元,较半年前几乎翻倍。
对于国中水务拟收购汇源果汁的意图,公司独立董事金忠德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汇源果汁与国中水务主营业务完全不符,缺乏收购的必要性。国中水务权利义务不对等,引发外界对交易背后可能存在猫腻的猜测,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的不正当行为?
国中水务受让诸暨文盛汇股权,最终目的是实现控股北京汇源。但因文盛资产被粤民投提起诉讼,国中水务控股北京汇源的梦想破碎。2024年7月22日晚,国中水务发布了一项重大资产重组公告,计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上海邕睿收购其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份。然而,2024年8月20日,文盛资产股东之一粤民投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向深圳市福田区法院提起诉前保全。深圳市福田区法院冻结了上海邕睿持有的诸暨市文盛汇52.47%股权,冻结期限至2027年8月19日。2025年4月23日,国中水务公告称,原计划间接控股北京汇源的计划因交易标的股权仍处于冻结状态且存在限制转让的情形而终止。
此外,根据国中水务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国中水务对诸暨文盛汇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20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17万元,降幅达到43.76%。同时,公司上半年业绩也同比由盈转亏。有股东表示,面对收购无果、收入下滑、北京汇源混乱的局面,国中水务应及时止损,启动回购是明智之举。然而,国中水务至今未发布任何要求对方回购相应股权的公告,也没有对“不回购”做出任何说明。
此前,国中水务与文盛资产交往密切,多次联手收购生物发电等相关资产,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2021年11月8日,国中水务与文盛资产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拟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勉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平乡凯盈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国中水务支付了1亿元履约保证金,但最终未果。一个月后的12月24日,国中水务再次与文盛资产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收购泉林集团破产重整标的资产,国中水务支付1.5亿元项目履约保证金,同样以失败告终。
复盘几次合作,可以发现二者的合作模式为:文盛资产找项目,国中水务先行支付意向金,再进行后续推进。然而在以上案例中,均出现“支付保证金后无果而终”的相似套路。此次,国中水务控股北京汇源也难逃失败结局。面对如今局面,国中水务既不要求诸暨文盛汇补充8.5亿实缴,也不履行回购条款,及时止损立场,背后到底有何隐情,有待进一步挖掘。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