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影响究竟有多大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47年后,2025年的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如期启动全岛封关运作,以扎实实践印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承诺。面对纷繁芜杂的国际经济秩序新变化,以开放回应贸易保护主义、以创新迎接挑战、对标全球领先自贸港的海南,有望以其稳定性、系统性和要素创新整合的制度设计,在流入、留住和增值等多个环节积极探索,为经济社会开放合作创造更大的空间。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封关的特点可归纳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主要涉及国际市场、海南市场和内地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海南还是内地,都在中国海关的监管区内,传统都被称为关(境)内,但内地与海南都可以直接与国际市场发生货物进出口,商品经过的这条关境就被称为“一线”。此次封关后,海南自贸港与国际市场的“一线”大幅放开,无论是关税还是出入境的相关查验程序,都将进一步优化。按照当前方案,海南的“一线”进口“零关税”商品税目将扩大至约6600个,占比从21%大幅提高至74%。针对“零关税”进口商品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海南岛内有资格享受相关税收优惠的主体,可以在进口相关产品流通中无需支付进口税。自贸港内的相关企业可以根据各自优势,专向拓展区域国别市场和特定产品,再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优势互补。近年来,中国持续优化进口关税,为企业链接全球优势资源创造条件。考虑到市场和行业的复杂度,在海南自贸港大幅扩大“零关税”商品覆盖范围,有助于显著增强企业在海南发展的积极性。
海南本地市场相对有限,企业生产需要考虑其销售市场,这就涉及海南与内地之间“二线”的关系问题。封关后,在自贸港内对“一线”进口的“零关税”、低关税商品进行加工,增值如果超过30%,则可以免关税销往内地市场。与之相比,《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设定的区域增值率为40%,企业在海南生产将更容易满足相关要求。
海关监管主要包括关税、检验检疫和程序性管理。海南自贸港在大幅降低关税的同时,也将实施更为宽松的贸易管理,在“一线”对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更大的开放性安排。海南自贸港还将对“一线”和“二线”口岸进行功能划分,报关单申报事项大幅优化,以更精准的监管方式保障开放政策平稳落地。这些海关便利化措施将促进更多产业链、供应链向海南集聚,在坚持海南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推动新技术在制造业提高效率、降低环境影响中更广泛地使用,为当地创造更强的经济增长动能,带动就业的增长。
海南自贸港对开放的探索不仅限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也因其高速增长和广泛深入的影响受到关注。作为开放探索的先行者,海南自贸港努力创造更好的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条件,以适应中国由制造业开放向服务业开放的变化趋势。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时代,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对经贸秩序和环境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目前,已有85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人员的入境可以为海南旅游岛的发展创造重要的基础条件,推动观光、农业、医疗等各类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有助于为海南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而内地与海南之间的“二线”海关,管理的主要是自海南到内地的部分商品流动,中国公民不论从内地还是海南出发,都不会因为封关而受到限制或增加成本。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