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自制药酒,让六旬老人龚婆婆命悬一线。5月3日凌晨,四川德阳62岁的龚婆婆因误服含剧毒乌头碱的外用药酒中毒,两次心脏骤停,经过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团队48小时的生死抢救后脱险。
5月11日,龚婆婆康复出院,老伴郑大爷痛悔轻信偏方险些酿成悲剧,回家第一件事就将两坛药酒摔烂。这两坛号称“可治跌打损伤,缓解各种疼痛”的药酒差点要了老伴的命。
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口服0.2毫克的纯乌头碱即可中毒,口服2—4毫克即可致死。请勿相信偏方,外用药酒切勿内服,发生乌头碱中毒有条件应及时催吐,并及时送医。
郑大爷和龚婆婆是四川凉山人,因早年在德阳工作,定居德阳。郑大爷回忆,两人身体不太好,平时四处求医问药。3年前,他在楼下农贸市场看到有人卖药酒,宣称药酒“可治疗跌打损伤,缓解各种疼痛”,于是购买了两副药,随后又将这些药材泡进两坛酒里,一坛内服、一坛外敷。
郑大爷介绍,有关节痛、跌打损伤等,他和老伴都会内服或者外敷药酒。5月3日凌晨3点左右,龚婆婆因感觉身体不适,起床喝了两口药酒。几分钟后,一阵呕吐声吵醒了郑大爷,经询问才知道,老伴喝了药酒后出现口唇麻木、恶心呕吐、胸闷气紧等症状。“当时她没开灯,怕吵醒我,误服了外敷的药酒。”郑大爷说,外敷药酒里面有川乌、草乌等,中毒后无特殊解药。
发现情况不对,郑大爷赶紧拨打120,龚婆婆被紧急送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抢救。到达急诊科时,龚婆婆已经意识不清,处于昏迷状态,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血压骤降,随即突发室颤导致心跳骤停。医护团队立即启动抢救预案:持续心肺复苏、紧急电除颤、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同时快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经过20分钟的抢救,患者首次恢复自主心跳。
然而,乌头碱的毒性仍在持续释放。入住急诊ICU 4小时后,老人再次出现室颤、心跳骤停。急诊团队迅速反应,实施第二轮高质量心肺复苏与多次除颤,为彻底清除体内毒素,急诊团队当机立断启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体外循环“过滤”血液中的乌头碱。
老人病情危重,医生也下了病危通知书。站在ICU病房外,郑大爷对自己轻信偏方购买药酒一事追悔莫及。在长达48小时的监护中,医护人员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随着毒素逐渐清除,龚婆婆心律趋于平稳,意识恢复,最终脱离生命危险后转入普通病房。
经过9天的治疗,龚婆婆于5月11日康复出院。看到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康复,郑大爷心情好了许多。出院时,郑大爷和爱人几度哽咽地表示:“两次心跳骤停,能救回来真是奇迹,感谢医生护士们。”
郑大爷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将两坛药酒摔烂,因为这两坛号称“可治跌打损伤,缓解各种疼痛”的药酒差点要了老伴的命。郑大爷坦言,老家曾有多人因草乌中毒身亡,此次因侥幸心理酿成大祸,“再不信偏方,买药只去正规医院。”
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鄢涛表示,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家属的及时送医、高质量心肺复苏,以及血液净化与药物支持的精准联合。林涛介绍,龚婆婆住院期间,其生物样本被送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测,检测结果为乌头碱类中毒。林涛提醒,患者请勿相信偏方,“药酒”虽能治病,但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自制药酒存在较大风险,川乌、草乌等中药材含有毒性,外用药酒切勿内服,内服药酒时酒精会加速人体对乌头碱吸收,饮用这类药酒的毒发时间较短,不利于及时救治;一旦发生中毒症状,立即采取简易催吐措施,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