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医院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医疗事件。一名19岁的女生陶兰因腹痛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并接受输液治疗。在输注含头孢曲松钠的药物过程中,陶兰突然出现强烈不适感,呼吸急促,随后自行拔针试图自救,但最终因过敏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不幸离世。
陶兰的离世引发了公众对医疗安全和医院责任的广泛讨论。家属质疑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疏漏,包括未进行皮试、护士离开输液室无人监护以及缺乏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然而,医院方面回应称,根据规定,头孢类药物无需常规皮试,并且医院有多个医护人员负责患者监护,不存在无医护人员在场的情况。
陶兰在输液过程中感到身体不适,她向护士求助,但护士表示不需要做皮试,随后离开输液室。这一回答让陶兰感到更加无助,最终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自行拔针。当路人发现陶兰晕倒后,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但陶兰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抢救无效死亡。
陶兰的悲剧并非个案。近年来,因输液引发的药物过敏事件屡见不鲜。头孢类抗生素因其广泛应用而成为高风险药物之一,其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头孢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首次使用或未进行皮试的情况下。此外,部分医院因担心纠纷或缺乏统一标准,往往不严格执行皮试程序。
陶兰的家属表示,医院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更加谨慎。他们指出,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在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然而,目前许多医院仍存在对皮试和监护流程的忽视问题。有资深护士表示,尽管医院规定不强制进行皮试,但作为医护人员,她会主动为患者做皮试以确保安全。
陶兰的离世也暴露了当前医疗体系中的一些漏洞。一方面,医院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也应提高警惕,在输液过程中主动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做皮试,并随时留意身体变化。
陶兰的悲剧提醒我们,医疗安全无小事。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都应增强对药物过敏风险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未来,相关部门亟需完善相关法规和操作标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