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9月9日消息 今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会上透露,2020—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了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了33.6万亿元,整个“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还在会上强调了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等相关问题。
光伏电站 图源:ICphoto
新兴产业加速领跑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翻三倍
会上,李乐成介绍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相关情况。
他提到,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柔性定制、共享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的1300万辆左右,销量也实现同期增长,市场规模翻了三倍之多,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4%提升到40.9%。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行业也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比如,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500公里,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了30%,但寿命却提高了40%,充电速率也提升了3倍多,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从2020年的16.2%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2.1%。
他坦言,目前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高端制程车用大算力芯片还有短板、产业非理性竞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六大重点方向系统谋划
会上,李乐成表示,工信部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
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验证,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日化美妆、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据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透露,工信部要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在推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重复性、危险性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但同时也将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促进就业提质扩容。”他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与有关部门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潜力,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人才。
对“非理性竞争”零容忍
会上李乐成还重点提到了“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问题。
“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李乐成说,下一步要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高行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他提到,要加强电信、道路机动车等重点领域的立法,抓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立法研究储备;加强不同层级的法规制度立改废释,补齐法规的空缺,健全法规体系,实现良法善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在强化行业自律上,工信部将支持行业协会发挥功能作用,积极探索行业自律新模式。
李乐成指出,近期工信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以及加快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陶玥阳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