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下一任首相花落谁家 石破茂辞职引发政坛动荡!日本政坛再次上演“短命首相”戏码,石破茂在执政不到一年后决定辞职。这位曾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的首相,最终因内外交困而黯然离场,其继任者很可能将日本带向更加强硬的路线。
2025年7月23日,石破茂透露计划在8月底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这一决定是在自民党在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中遭遇历史性惨败后做出的。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联盟仅获得47个席位,未能达到维持参议院多数所需的50席,形成了“参众两院少数政权”的艰难局面。
选举结果公布后,石破茂内阁支持率暴跌至22.9%,超过51.6%的受访者表示石破茂应该辞职。民众对物价高涨的不满成为选举失利的主要原因。近期日本以大米价格为代表的物价快速上涨,政府虽推动企业涨工资,但民众实际收入不断下滑。选民最关注的议题是“物价对策”。
石破茂内阁为应对通胀,在选前提出向每人发放2万日元现金补助,但该政策被广泛批评为“撒钱买票”,难以覆盖持续上涨的生活成本。自民党内要求石破茂辞职的呼声迅速高涨。农林水产副大臣笹川博义公开呼吁石破茂尽快下台,自民党多个地方支部联合会也提交了要求石破茂辞职的请求。
前首相麻生太郎明确表示不会允许石破茂继续执政,展现出明显的逼宫态势。麻生派议员紧急召开会议研判局势,党内年轻议员也开始发起罢免石破茂的签名运动。就在宣布辞职意向前两天,石破茂还曾公开表态不会辞职,但在日美关税谈判达成初步协议后,他失去了关键的留任理由。
这份贸易协议被日本民众抨击为“新广场协议”,引发强烈不满。石破茂于2024年10月就任日本首相,上任后迅速解散众议院,并在10月27日举行了新的众议院选举。同年11月11日,日本特别国会举行首相指名选举,石破茂当选日本第103任首相。其执政期间,日本面临严峻的物价上涨压力,实际工资下降2.9%,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
在参议院选举中,新兴政党成为最大赢家。国民民主党从选前的9个议席增加到22席;参政党则从原有1席跃升至15席,实现重大突破。不少选民认为自民党与立宪民主党“都太旧”,因此将选票投向具备“新鲜感”和草根动员能力的新兴政党。
石破茂计划在宣布辞职前,与自民党重量级人物进行会谈,商讨其去留问题以及党务政务层面的各项安排。随着石破茂表明辞职意向,自民党内部关于继任人选的讨论已悄然展开。前经济安保担当大臣高市早苗被视为热门候选人,她主张修改宪法,让自卫队变成正规军。另一潜在人选河野太郎也对华立场强硬。
石破茂的辞职将使日本迎来新一轮政治动荡期。自民党目前在国会众参两院均未占据过半数席位,处于“少数执政”的弱势地位。观察战后日本政治史,在一个长期政权结束后,往往会出现多个短期政权。安倍晋三长期执政后,相继出现了菅义伟、岸田文雄以及石破茂等任期相对较短的首相。
石破茂辞职后,新任自民党总裁的产生过程将考验自民党内部的团结和整合能力。根据党章,若有超过半数的自民党籍国会议员和超过半数的自民党都道府县支部联合会代表提出选举新总裁的要求,可进行新总裁选举。日本政坛的这场权力更迭正值关键时期,美国要求日本增加国防投入,将GDP的3.5%投入军费,相当于一年多花出12万亿日元。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面临严重民生问题。日本米价一年暴涨98%,是50年来的首次涨幅。6月通胀率高达3.3%,远超日本央行2%的目标。普通日本家庭生活压力加剧,一袋5公斤装大米涨到4285日元,不少家庭开始半月吃一袋,甚至靠速食和便利店便当撑日子。
石破茂曾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但2025年2月访美后,他的对华政策出现转向。如今石破茂的辞职意味着日本政治再次进入不确定时期,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权力斗争激烈,各派系围绕新总裁人选的博弈可能会加剧党内矛盾。日本民众对传统政治的不信任感在增加,新兴政党如国民民主党、参政党等在参议院选举中表现突出,对自民党的执政地位构成挑战。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