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上周预热宣传的“机器人的新大脑”揭晓。北京时间8月25日晚,英伟达宣布其专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设计的系统级芯片Thor量产上市。该芯片基于与英伟达AI数据中心GPU相同的新一代Blackwell架构,性能较上一代Orin芯片有显著提升。
基于Thor芯片,英伟达推出了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和自动驾驶计算平台DRIVE Thor。Jetson Thor套件起售价为3499美元,现已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客户开放售卖。DRIVE Thor目前已开放预订,并将于9月开始发货。
作为所谓的“机器人新大脑”,Jetson Thor计算平台集成了CPU、GPU、内存、连接与电源管理模块。在算力性能方面,Jetson Thor单颗AI算力在FP8标准下达到1035TFLOPS,在FP4标准下达到2070TFLOPS,是上一代Jetson Orin的7.5倍。此外,Jetson Thor配备了128GB的LPDDR5X内存,带宽达到每秒273GB,并支持每秒100Gbit的以太网带宽。
尽管性能更强,但Jetson Thor整体功耗仅为40至130瓦特,能效比是Orin的3.5倍。英伟达机器人与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表示,如果要构建人形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应用,一颗Thor即可满足需求,而不再需要多个Orin芯片。Thor支持实时运行LLM、VLM和VLA模型,性能提升超过7倍,可显著推动通用机器人发展。
他还提到,目前部署机器人的最大挑战是成本高且耗时长。英伟达提供“三台计算机”来解决这一问题:数据中心计算设备DGX负责训练AI模型,生成机器人所需的生成数据和真实数据;3D仿真平台Omniverse负责仿真测试,而Jetson Thor则在部署后充当负责计算的大脑。
据透露,中国多家公司已使用Orin并准备升级至Thor。在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银河通用等都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而在自动驾驶领域,比亚迪、小米、极氪、理想等几乎所有头部车企也是英伟达的合作伙伴。
英伟达CEO黄仁勋一直关注机器人产业,认为机器人是继AI之后的下一个重大机会。他强调,未来的机器人将具备推理与执行能力,并能够理解物理世界。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机器人产业布局至关重要。在2025年CES全球消费电子展上,黄仁勋与14家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的产品一同登台,其中有6家来自中国。他认为,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能力以及AI与机器人相关技术生态系统将使其在机器人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在中国,已有超过150万开发者基于英伟达平台进行二次开发。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