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证书】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的特点。每年秋冬季高发期,公众对甲流的认知常存在误区,导致防护措施失效或病情延误。
误区一:甲流即“重感冒”,无需特别重视
事实:甲流与普通感冒病原体、症状及危害差异显着。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症状集中在鼻塞、流涕、咽痛,极少引发高热或全身症状;而甲流以突发高热(常达39℃以上)、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为典型表现,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并发肺炎、心肌炎等重症。
建议:若出现高热、肌肉酸痛伴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居家隔离,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误区二:身体强壮者无需接种疫苗
事实:甲流病毒对所有人群均具感染性,青壮年因社交活动频繁、暴露风险高,反而可能成为社区传播链的关键节点。
建议:每年10月底前完成疫苗接种,尤其推荐医务人员、教师、快递员等高暴露职业人群及慢性病患者优先接种。
误区三:接种疫苗后仍感染,说明疫苗无效
事实: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当前疫苗通常覆盖3-4种预测流行株,若实际流行株与疫苗株不匹配,保护效力会下降。此外,抗体需2-4周形成,接种后短期内感染属正常现象。
建议:即使接种后感染,症状通常较轻且病程缩短。若出现突破性感染,仍需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误区四:依赖奥司他韦预防感染
事实:奥司他韦为处方药,仅推荐用于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如免疫缺陷患者)短期预防。长期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2025年全球监测数据显示,甲流病毒对奥司他韦耐药率已升至3.7%。此外,该药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且需在接触病毒后48小时内服用才有效。
建议:健康人群预防甲流应以疫苗接种、戴口罩、勤洗手为主,避免自行服用抗病毒药物。
误区五:室内熏醋、熏艾可消毒杀菌
事实:甲流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熏醋产生的醋酸浓度远低于消毒标准(需达到6%以上),且刺激性气味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建议: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衣物被褥定期暴晒。
误区六:感染后“硬扛”,拒绝就医
事实:甲流虽为自限性疾病,但高危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可能迅速进展为重症。2025年某地监测发现,未及时治疗的老年患者中,21%在发病72小时内出现呼吸衰竭。
建议:出现持续高热(>3天)、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但需每日监测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5%),若低于93%需紧急送医。
误区七:接种疫苗后立即服用奥司他韦
事实:奥司他韦可能抑制活疫苗病毒复制,降低免疫应答效果。
建议:若需接种疫苗与服用奥司他韦,两者间隔应超过48小时。慢性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科学预防原则
疫苗优先:每年秋季接种四价流感疫苗,覆盖甲流H1N1、H3N2及乙流两种毒株。
非药物干预: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确保鼻夹贴合面部;
使用七步洗手法,流动水下揉搓≥20秒;
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健康管理: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每日摄入500克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C、锌;
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削弱免疫力。
甲流防控需理性认知与科学行动结合。避免陷入误区,才能构建有效防护屏障,保障个人与公共健康安全。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发热门诊 周银平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