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29日报道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7月21日发表题为《韩国放弃原有的印太战略》的文章,作者是李东根。全文摘编如下:
在新当选的李在明政府任内,韩国的印太战略恐难以为继。与以往的国家战略不同,印太战略将韩国的战略范围从朝鲜半岛拓展至更广阔的印太地区,是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
为配合印太战略,尹锡悦政府还提出成为全球枢纽国家的愿景,强调韩国要在维护自由国际秩序中发挥议程设定者的作用。这一愿景在尹锡悦政府2023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被重申。
韩国的印太战略在全球枢纽国家愿景下,强调在印太地区与欧洲之间发挥联系作用。该战略将欧洲国家视为核心伙伴。为此,尹锡悦政府在北约设立外交使团,持续参与北约峰会,并通过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计划等多项协议,提升韩国与北约的合作水平。
在李在明政府任期内,韩国与北约的安全合作可能进入新阶段。新政府是否会延续前政府的印太战略仍是未知数,韩国与欧美安全合作前景也开始受到质疑。
韩国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但李在明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思路预计将与尹锡悦大相径庭。他没有选择通过大力拓展与核心盟友的安全伙伴关系来应对这些安全挑战,而是采取务实策略,将与中国、俄罗斯的互动纳入韩国的安全架构。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就明确表示,其政府不会延续尹锡悦政府的印太战略。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竞选承诺中从未提及印太地区这一表述。相反,其竞选团队释放出回归文在寅政府时期新南方政策和新北方政策的信号。这些政策的战略导向清晰,即强调李在明长期倡导的务实主义,创造合作机遇。
新北方政策为韩国参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改善对俄关系提供了可能,这与李在明的务实立场高度契合。与此同时,李在明政府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让自身外交政策与文在寅时期有所不同。
李在明政府对待前政府建立的韩欧及韩美关系的态度,也是这一难题的一部分。保守派支持者认为李在明与文在寅并无二致,常拿李在明的务实策略举例,批评那些在大国外交中亲中疏美的倾向;而进步派支持者则期待他摆脱尹锡悦的政策遗产。
这种分歧在李在明的外交政策顾问团队中也有所体现。这或许表明,在韩国与北约关系的发展方向上,内部已出现派系分歧。以国家安保室室长魏圣洛为代表的一派被称为同盟派,该派强调韩美同盟的重要性,主张韩国的安全议程应与美国保持一致。
另一派以国家情报院院长李钟奭为代表,他们认为北约峰会是一个在大国之间助长对抗性国际秩序的平台。该派担心,韩国与北约深化合作与其务实策略相悖。(编译/杨柯)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