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生命成为安全责任悬空的牺牲品 6名大学生矿厂溺亡引深思。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
这6名大学生的生命在大型国企的生产现场、在学校组织的参观学习中戛然而止,令人震惊且困惑。他们所学的专业是“矿物加工工程”,正值青春年华,是全家的希望。但尚未毕业便不幸殒命于选矿厂的浮选槽,必须彻底调查事故原因并问责相关责任人,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7月24日,中金黄金对事故发布说明公告称,公司对事件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同时对此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表歉意。公告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溺亡”的简短描述难以表达这一事件的严重性。特别是“溺亡”一词引发了质疑,因为浮选槽中不仅有大量矿砂和化学药剂,还有运转中的大型机械,这些因素都可能使遇难者遭遇极大的痛苦。
今年2月25日,“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公众号曾发文称,选矿部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完成了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板更换等改善作业环境的技改项目,消除了现场安全隐患。公司还强调,2024年浮选车间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然而,从“零事故”到6人死亡,仅间隔了短短五个月。为何之前宣称已经完成的更换和改善作业,在几个月后却成了致命的隐患?是设备排查和更换存在漏洞,还是安全生产流于形式?
近年来,中国高校理工科教育高速发展,培养了大量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了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工程师们从校园走向企业、工地,在生产一线观摩、学习、实践是必经环节,他们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特别是在暑期,许多理工科学生正在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各地高校和企业应以此为鉴,牢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确保参与实习、实践学生的安全,杜绝类似事故重演。
作为大型国企,中金黄金不应满足于过往的“零事故”记录,而应模范执行安全生产规范,倒查责任,深刻反思,强化安全投入和日常排查检修。悲剧不能重演,事故的原因必须受到更严格的审视。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