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末,中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再次迎来历史性突破,达到34.05万亿元(含估算基金),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2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里程碑式的增长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回暖带来的积极信号,也体现了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任度持续提升。随着债市投资环境的好转,一季度从固收类基金中流出的资金重新回流,成为推动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具体数据来看,债券基金、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是本轮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债券基金规模在二季度末重回10万亿元以上,较一季度末增加了8653亿元,增幅达到8.74%;货币基金规模也环比增长9505亿元,达到13.93万亿元。与此同时,权益类基金在赚钱效应的推动下也迎来资金流入,纯指数股票型基金规模达到4.02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7.41%。此外,商品型基金和FOF基金在业绩加持下表现亮眼,分别增长47.79%和10.28%,显示出投资者对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正在上升。
在细分领域中,ETF产品表现尤为突出。以华夏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为代表的宽基ETF规模持续扩张,单季度增量均超过300亿元。同时,部分行业主题类ETF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等也因结构性行情而规模显著增加。黄金类ETF同样受到市场青睐,华安黄金易ETF在二季度末规模达到598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18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在二季度业绩表现优异,但普通股票型基金却出现了规模缩水的情况,环比减少107亿元。这表明投资者在市场回暖后更倾向于落袋为安,选择相对稳健的配置策略。此外,部分基金公司二季度管理规模增长超过千亿元,显示出行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任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责任与挑战。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地,公募基金行业正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兴业基金表示,该行动方案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指引和明确的路径指导,未来行业将围绕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重塑生态与价值链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不断释放,公募基金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然而,规模的扩大也要求行业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期待。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元,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更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体现。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