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 孟光明/文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生动见证,铭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为了使大家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心中种下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种子,由郑州八中杨晨唯、车婉玉、喻梓恩、孙启恒、时敬诚五名同学组成的国风少年领导力小组,携原创项目《科技让文化遗产活化“生长”:中学生解锁文化和新兴科技深度融合的密码》走进第十六届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使命与社会担当。
据悉,第十六届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将于2025年7月25日—7月31日在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摄乐校区)拉开帷幕。
领略指尖上的非遗魅力
7月1日,郑州八中国风少年领导力小组带领同学们走进非遗文化体验馆,了解非遗文化,体验非遗乐趣,感悟非遗魅力。他们触摸“活的历史”,沉浸式体验非遗项目,如艾草锤、蝶古巴特、竹编等,一件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小小载体,也在诉说着非遗的故事, 更寄托着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7月4日,他们走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更顺老师的烙画展示馆,亲身体验“火针刺绣”的千年技艺,近距离对话,震撼于他将科技深度融入烙画传承的创新之路。
任老师用可调温电烙笔替代传统火烙铁,使单色烙画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积极拥抱数字媒介,参与拍摄纪录片《纪·艺70年》扩大非遗影响力;坚持义务教学14年,通过线上课程和免费电子教材,让深山学子云端学艺。在体验中收获,在对话中成长。车婉玉同学不禁感慨道:“科技革新工具,释放艺术潜能;科技赋能传播,打破传承壁垒;科技联结使命,坚守传承初心;任老师以科技为舟、以传统为桨,证明了科技赋能,非遗新生。”
走进公园推介非遗文化
在这个充满快节奏与数字化的时代,如何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呢?7月21日,国风少年领导力小组化身非遗文化推介官带上烙画作品、艾草锤、布老虎、团扇、香囊等走进紫荆山公园进行非遗文化的推介。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实践活动,更是一堂关于民族文化认同与自豪感的生动课程。
非遗传播让夏季不再炎热,四面八方的游园者纷至沓来。国风少年凭借着对非遗文化的深刻认知,深入浅出地介绍非遗,使更多人直观、生动地认识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一时间,他们圈粉无数,围观者纷纷点赞: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容易忽略身边那些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感谢郑州八中国风少年,让我们静下心来去看去发现,我们的非遗是奇妙多彩的!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却依然阻挡不住他们传播非遗的热情。喻梓恩同学激动地说:“非遗之美,美在匠心初心,美在当下,美在传承。这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我们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