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子的真实写照:“北大屠夫”和儿子一起过年,各干各的没话聊。
1985年那会儿,住在西安市长安区的陆步轩,在高考里大展身手,一下子就拿下了“西安文科第一名”的好名头。
早先时候,陆步轩已经历过一次高考,那次他成功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虽说这学校也挺有名气,是双一流高校,但跟北京大学比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陆步轩心里一直装着北大的梦,没考上让他挺不是滋味。于是,他咬咬牙,决定再试一次。又埋头苦学了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成功考上了北大。
高考一完事儿没多久,陆步轩就顺利接到了北大的入学通知,这事儿要是搁以前,那绝对是能给老家长脸的大人物。
真厉害,简直是文曲星转世!邮递员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陆步轩家没多久,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纷纷跑来套近乎。
考上北大对陆步轩来说,就是跨过了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门槛,也让他的家人有了回击所有质疑、扬眉吐气的机会。
尽管老爸平日里是个特别较真、过日子精打细算的人,但一听儿子考上了北大,他二话不说,直接在家门口连搞了两天的庆祝宴席。
陆步轩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不会因为别人拍马屁就飘飘然,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考上北大只是过了个小门槛,真正的难关还在后头等着他呢。
陆步轩怀揣着家人还有整个村子的期盼,心情激动地走进了北京大学的大门。
一开始,陆步轩心态挺平和的,跟平常一样,全神贯注地学习。但没多久,他那原本平静如水的心情就开始起了波澜。
陆步轩来北大前,一直在乡下待着,从没机会瞧见过大城市的热闹景象。他一直生活在乡下的那个小角落,大城市的繁华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
陆步轩一到北京,就被眼前那一栋接一栋的高楼大厦和不停穿梭的车流给震住了,心里头直嘀咕,自己以前的见识可真是太少了。
不过,能考上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陆步轩的毅力确实非常惊人。这座灯火璀璨的大都市,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干扰,他的心志异常坚定。
陆步轩在学校日子一长,他慢慢就察觉到自己和周围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他开始明白,自己跟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时间越久,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陆步轩自小在农村生活,因此他的眼界不算开阔,这使得他在思考问题时不够灵活,学习起来常常是靠机械记忆。
陆步轩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在拼命学习,而且他感觉自己比他们还要努力一些。可是,奇怪的是,他的成绩就是一直没有明显长进。这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原来的自信心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平日里,陆步轩发现同学们的那些爱好,他着实参与不进去,就连大家聊天的内容,他也常常没法搭上话。
陆步轩以前可是个学霸,状元出身,但他那会儿年轻,心气儿高,自尊心也特别强。他有点儿难以接受自己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眼界不够开阔这事儿。
陆步轩这人挺棒的,他没被外面的花花世界给迷惑。虽然他在交朋友、拉关系这方面挺费劲的,但好在他每天拼命努力,学业还是稳稳当当的,一点没落下。
时间过得真快,陆步轩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身边的同学都劝他多出去联络联络感情,毕竟找工作的人多,被刷下来也很常见,多努力一把心里也踏实点。
不过陆步轩的想法挺固执,他觉得“自己有本事才是硬道理”,只要学业成绩出色,那肯定能换来好结果,所以陆步轩没听同学们的那些建议。
但让陆步轩没想到的是,他那些太过美好的想法,很快就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
【怀才不遇】
从学校顺利毕业后,陆步轩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找工作的问题。自从他亲眼见过北京的热闹景象,心里头就特别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因此,陆步轩特别希望能留在北京,在这里工作。
不过等了好久好久,陆步轩还是没收到任何招聘单位的消息,耐心都快磨没了,他这才不得不放下那没啥用的面子。
陆步轩鼓起勇气去问了问情况,结果才知道,他的档案已经被打回了陕西。这意思就是说,他只能被安排到当地的单位了。这么一来,他算是回到了起点,但没想到,这也为他以后的成功悄悄铺了路。
要是陆步轩那时候听了同学们的主意,去拉拉关系,就算没法留在北京,他也很有可能被安排到市里挺不错的单位。
那时候,陆步轩自个儿觉得挺了不起,根本没去尝试,结果他的那些好机会就慢慢没了。到最后,他被安排到了长安区一个眼看就要撑不下去的机械厂。
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挺不容易,基本都是靠种地为活计,因此,陆步轩的这份工作就成了许多人做梦都想得到的“金不换”。
“这么年轻就进了单位,看来书真没白读,整个人都变了样儿…”陆步轩进了机械厂后,这话听得耳朵都快生茧了。老爸也因为儿子有出息,心里头那个美呀,走路都带着风,腰杆儿也挺得倍儿直。
但他们压根没想到,那个大家眼里特别成功的陆步轩,其实过得特别难受。
在机械工厂里头,陆步轩跟那些没啥文化的工友们没啥两样,干的都是最埋汰、最费力的活儿。
不过话说回来,陆步轩毕竟是从名校走出来的佼佼者,他骨子里的那股骄傲劲儿,让他对现在的工作特别看不顺眼。毕竟,陆步轩那一身的本事,在机械厂里简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陆步轩心里头不光憋着股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闷气,他还亲眼撞见了一个新来的小伙子,论能力压根儿没法跟他比,却愣是成了厂里的领导。这事儿,直接把他心里的憋屈和不服气给顶到了天花板。
陆步轩心里憋着火,一有空就写点有深度的诗文,然后投稿到报纸上发表。他这么做,其实就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跟现实较劲。
有时候刻意为之却难如愿,而不经意间却能有意外收获。陆步轩原本写那些诗词,只是为了抒发心中的不满,哪成想,这些诗词竟稀里糊涂地被当地计委主任瞧上了眼,随后他便被调去做了秘书。
陆步轩一想到自己能好好干一番事业,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在那“白日做梦”。
当上秘书后,陆步轩的日常就变成了扫扫地、泡泡茶、归置归置文件。虽说不用再干那些又脏又累的活儿,可这工作一眼瞅到底,跟他心里那点子理想,简直是天差地别,差老鼻子远了。
陆步轩心里头憋屈,觉得自己一身本事没处使,可既没有靠山,又看不惯那些逢迎拍马的事儿,他也没辙,只能先这么憋屈地寄人篱下着。
不过陆步轩这几年工作下来,也并非毫无收获。他凭借着北大毕业的光环和体制内工作的身份,找了个特别漂亮的老婆,还生了个可爱的女儿,这也算是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重要大事。
【猪肉佬】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好多人都按捺不住,纷纷跳进了商海,结果还真闯出了不少名堂,成就挺可观的。
外面的吵嚷声让陆步轩心里犯了嘀咕,他觉得自己一直郁郁寡欢,没啥出息。所以,他没听家里人的劝告,硬着头皮辞掉了安稳的工作,决定去商海里闯荡一番。
不过世事总有两面,陆步轩读书上确实聪明绝顶,可他那套老旧、僵化的思想,在商业世界里那些曲折复杂的路子上,实在难以走得通。
陆步轩刚开始下海经商那会儿,尝试过药材买卖、装修行业,还有矿场开发,不过呢,不管投进去多少钱,最后都打了水漂,一分不剩。
陆步轩家里头本来就穷,他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儿钱,哪里经得起他这样不管不顾地乱花。
大家都说,感情要是没了物质支撑,就像是一堆乱石头,凑不到一块儿。陆步轩做生意赔了本,家里头经济状况立马就垮了。原先那个温柔体贴的老婆,也慢慢变了个人似的,对陆步轩又是动手又是动口,最后两人闹得不可开交,还是散了伙。
陆步轩现在过了三十岁,正处在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小孩也得抚养的年纪,因此,赚钱养家成了他火烧眉毛的大事。
改革开放让经济像插上了翅膀,飞快进步。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尝上一口的猪肉,现在也成了大家饭桌上的常客,天天都能吃到。
陆步轩很快意识到了这个新情况,心里就琢磨起了卖猪肉的主意。他觉得,比起其他买卖,卖猪肉本钱少,赚钱也快,挺适合自己现在手头紧的情况。所以,他决定试试看,开始卖起了猪肉。
陆步轩开的头一个店铺,名字挺有意思,叫“亮眼猪肉铺”。他这人吧,心眼儿实诚,做生意也厚道,卖的猪肉质量顶呱呱,价格还挺实惠。老百姓们都喜欢来他这儿买,一来二去,店里的生意就火得不行。
但说到底,陆步轩打心底里还是个文人,带着文人特有的那股傲气和清高。所以在那几年卖肉的日子里,他故意装成啥都不懂的样子,对自己的那些辉煌历史也是绝口不提。
说起来也是“树大招风”,陆步轩那红火的生意,直接就把周边的商贩给比下去了,结果他就这么被人给算计了一回。
那时候,隔壁肉铺的老板看陆步轩生意红火,心里头不痛快,就举报说他卖的肉有问题。这事儿一闹,卫生局的人就上门来查了。
陆步轩深信自己卖的肉没问题,所以说他压根儿不怕别人来查,正所谓“行得正,坐得端”。
但这次仿佛是场闹剧的小插曲,却把陆步轩之前所有的付出都给“白费了”。
专业机构对陆步轩店里卖的肉进行了仔细检查,结果啥问题都没有。不过呢,他作为北大才子这事儿,可就彻底传开了。
调查没多久,有个新闻就火了,叫《北大高材生路边卖猪肉》,陆步轩一下子就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遭到了好多人的嘲笑和怀疑。
一个北大的高材生要是也来和普通老百姓争饭碗,那他之前学的那些东西不都白搭了嘛,这不是白白糟蹋了国家的培养嘛!
“我拼死拼活供你上学,可不是指望你将来去卖猪肉的!”陆步轩遭遇的质疑声浪一波接一波,这让他的父亲觉得特别没面子,以至于当众训起了以前那个让他无比骄傲的儿子。
以前呢,陆步轩一直没跟父亲提自己卖猪肉的事儿,他就是怕父亲会觉得他没出息,心里头落空。
陆步轩原本打算对外面的那些质疑声不理不睬,可是,他最最尊敬的老爸一开口,他就再也没法专心干自己的事儿了。
不过话说回来,“好事坏事总是一起来”,这次的事情虽然曝光了陆步轩一直瞒着的身份,但也因此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名字。
那时候,长安区政府瞅上了陆步轩,就请他来参与编辑的活儿。陆步轩一听,这活儿能让他再次动动笔,还能给老爸挣回面子,立马就爽快地应了下来。
陆步轩现在快五十岁了,他花了大半辈子,才圆了最初的梦。但话说回来,时间一长,人的想法也会跟着变。
做了编者后,陆步轩凭借其出色的才华,很快就在新岗位上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芒。与此同时,他那猪肉店也依然开着,生意照做不误。
陆步轩的工资虽然没啥大变化,但只要他能一直做下去,靠着开猪肉店赚的钱加上单位发的工资,他下半辈子也能过得挺安稳的。
然而,啥事儿都不会永远一个样儿,就像陆步轩的目标,早就不只是当初想当文人那么简单了。
【英雄相惜】
2008年的时候,陆步轩碰到了陈生,他俩都是北大出来的,巧的是,两人都在卖猪肉。
陈胜学的是经济学,所以当他们认识的时候,他已经当上了“壹号土猪”这家公司的老总。
大家都说“好汉想法一致”,因为有着相同的母校背景,又做着一样的生意,陆陈两人一碰面就觉得特别投缘,好像早就该认识了似的。
陆步轩听说陈生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心里就琢磨着要去取取经。而陈生这边呢,一了解到陆步轩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也动起了跟他一起干事业的念头。这么一来,两人想法一致,很快就决定联手合作了。
陆步轩这回又把“稳定工作”给推了,不过跟上次比起来,这次他有了更大的舞台可以大展身手。
陆步轩文笔不错,所以当上公司副董事长后,他就把自己和陈生在猪肉买卖上这么多年的经验和看法,整理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卖猪肉的门道》。
这本书里头不光把猪肉的那些门道给抖搂出来了,还手把手教老百姓怎么挑肉,选到称心如意的。总之,他俩的用心都是为了让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更好。
他俩的拼搏劲头有目共睹,把“屠夫”这行当提升到了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地位。陆步轩呢,靠着不断学习,让自己变成了对社会挺有价值的人。
为了把公司做大做强,并且想让大家对卖猪肉这行有新的认识,他俩一起搞了个“屠宰技术学院”,还自己动手编教材、研究怎么科学养猪,以及怎么更好地卖猪肉。
说到底,他们学的东西最后还是得用来卖猪肉,所以一开始没人觉得他们能有啥出息。但结果却让大家伙儿都愣住了,原来知识和实干搭配起来,威力还真不小。
到了2018年,陆步轩已经是个亿万富翁了,“壹号土猪”这个品牌在全国20多个城市里火得不行,加盟店的数量都超过了2000家。
读书不只是为了掌握书页间的死板知识,它更多的是让我们去领悟那些独特的思考方法,还有那份执着的工匠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陈生和陆步轩,俩人都碰过不少钉子,可心里头揣着的是一个样儿的梦想。就因为这点子共同的目标,他们俩才能凑一块儿。
刚开始那会儿,卖猪肉这事儿,对陆步轩这个北大高材生来说,确实有点掉价。但社会上的人,谁会去琢磨你努力背后的那些道道呢?等你哪天混出头了,就连周围的风都跟着换味儿了。
陆步轩能作为专家到北大去演讲,不光是因为他给母校捐了款,这其实也是大家对他成功的一种认可。换句话说,这就是对他成就的一种肯定嘛。
在北大做演讲那会儿,陆步轩没吹嘘自己有多成功。他说自己走的那条不寻常路,某种程度上给学校丢了脸。但也就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总觉得一身本事没处使,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才推着他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