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富士康,已要求其位于印度南部的iPhone工厂中的数百名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返回中国。这一突然的撤离行动引发了外界对苹果公司在印度扩大生产计划的担忧。据透露,该撤离行动始于约两个月前,目前已有300多名中国大陆员工撤离,而目前留在印度的主要是来自中国台湾省的支持人员。
富士康作为苹果公司最大的iPhone组装商,其在印度的布局一直被视为苹果实现印度制造战略的重要一步。然而,此次中国员工的撤离,无疑对苹果在印度的产能扩张计划造成了打击。据彭博社报道,富士康在印度的iPhone工厂原本计划在2026年底前为美国市场生产大部分iPhone,但这一目标因富士康的撤离而变得遥遥无期。此外,苹果公司代表和富士康均未对此事置评,显示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谨慎态度。
尽管如此,知名电子行业分析师郭明錤表示,中国大陆员工的撤离对富士康在印度的产能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指出,富士康在印度iPhone工厂的中国大陆员工本来就很少,且产能主要由中国台湾省员工建立。因此,即使有更多中国员工撤离,也不会对富士康在印度的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
然而,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富士康在印度面临的多重挑战。近年来,富士康在印度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2023年,富士康与印度金属石油集团韦丹塔合作的195亿美元半导体项目仅合作一年多便宣告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印度政府拖延审批激励措施。此外,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还遭遇了用工荒、基础设施不完善、良品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富士康在印度的长期发展计划屡屡受挫。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对在印企业的监管也日益严格。例如,2024年3月,印度政府要求在印企业必须实现管理层本地化,这一政策对富士康等外资企业构成了巨大压力。此外,2024年4月,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因设备打包发往中国而引发争议,被外界指责为留下一堆烂摊子。这些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富士康在印度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此次撤离印度并非首次。早在2023年7月,富士康就曾宣布退出印度芯片工厂项目,当时该项目仅进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2024年1月,富士康又宣布全面撤离印度,导致数十万印度工人街头抗议。这些事件表明,富士康在印度的业务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相比之下,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2023年12月,富士康宣布加速撤离中国,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和墨西哥等地。然而,随着在印度的困境不断加深,富士康似乎正在重新考虑其全球布局。2024年7月,有消息称富士康计划在郑州建立总部,以应对印度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一动向表明,富士康正在积极调整其全球战略,以应对印度市场的挑战。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富士康此次撤离印度的事件,也反映出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随着印度、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崛起,传统制造业强国如中国、美国等国家的产业布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然而,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法律环境、劳工政策等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使得许多跨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投资面临较大风险。
富士康此次要求中国员工撤离印度的事件,不仅是一次企业战略调整的体现,更是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未来,富士康能否在印度找到新的突破口,将取决于其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以及印度政府是否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友好的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