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消息,各类呼吸道疾病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连续三周位居就诊首位。从地域上看,南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略高于北方。多地疾控中心监测显示,本轮新冠病毒流行株仍以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为主,可能存在更强的感染力和抗体逃逸能力,但致病力未见明显变化。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党双锁观察发现,近两周就诊的新冠患者较以往增多,人数几乎翻了一倍。尽管如此,新冠感染尚未达到显著规模,而是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和可控的范围内。此次疫情波动与群体免疫保护效力的衰减有关,患者临床症状仍以发热、咳嗽及咽痛为主。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老年群体及低龄儿童重症转化风险较高。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卫生署通报的两例重症患儿目前仍在住院治疗中,情况严重。
当前社会已进入与新冠病毒常态化共存阶段,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呈现两极转变趋势:由疫情初期的“超常规防控”转为当前的“防控意识薄弱”。很多医院甚至已经取消了新冠检测项目,病人得了病也不知道是否是新冠,只能硬扛。
相较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新冠的杀伤力更大,可引起肺部感染,导致肝功能异常,加重基础疾病。临床发现许多长新冠患者在两三年后CT检测肺部仍显示炎性病变,这类病理改变与早期干预不足相关,可能继发肺部损伤。党双锁建议对新冠病毒加强监测、主动监测,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疾病负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对当前新冠传播风险,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 防护要到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就医时须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也建议佩戴口罩。 – 疫苗别落下。对于老年群体和多种严重基础病患者来说,新冠病毒可能是致命的。建议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 治病要趁早。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早就医,进行检测治疗。高危人群尽早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或免疫治疗,可降低重症风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