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夜晚,观星是不少人的一大乐趣。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仰望天空时,星星常常一闪一闪,好像在眨眼睛,特别是当它们靠近地平线时,闪烁更加明显。
我们看到的星星并不是其“真身”。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地球上的空气密度随高度变化,光线从太空照向地球时因为空气密度不同而发生折射。因此,我们看到的星星位置实际上发生了位移,这种现象被称为“蒙气差”。
星星“眨眼睛”是因为光线折射率出现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实际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非常频繁,每秒钟可达几十次到上百次。
大气湍流是导致光线折射率变化的原因。大气湍流分为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机械湍流由地面建筑物、山川树木等阻挡近地面风力形成,热力湍流则由于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引起。白天的大气湍流更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但通常不易察觉。
了解大气湍流的形成机制后,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点。例如,天文台多选址于高山,以减少地表机械湍流及热力湍流的影响,从而获得更稳定的观测条件。
星星“眨眼睛”给观星者带来愉悦体验。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让星空更加璀璨。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