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隐藏式门把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设计,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网约车司机反映,隐藏式门把手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甚至成为乘客上下车的拦路虎。有司机表示,一天拉20名乘客,至少有12人无法独立打开车门,需要司机反复指导或直接帮忙操作。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司机的时间,也给乘客带来了尴尬和不便。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美观度以及科技感。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这一设计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例如,在寒冷天气下,门把手容易被冻住,导致无法正常使用;而在紧急情况下,如果门把手失效,乘客可能无法及时逃生。此外,由于隐藏式门把手缺乏明显的物理标识,许多乘客在寻找开门方式时感到困惑,甚至需要司机提供帮助。
这种设计还引发了安全隐患。有报道指出,在发生碰撞或火灾时,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失效,阻碍救援工作。因此,工信部近期启动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旨在通过强制性标准规范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和使用。
尽管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被认为是一种科技进步,但其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有网友调侃称:每次打车都感觉自己像个‘土狗’,总是在问‘在哪开门’。更有甚者,一些乘客因找不到开门方式而选择下车等待,甚至与司机发生争执。
面对这些问题,部分车企开始探索改进方案。例如,小米汽车推出了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既保留了美观和科技感,又提高了实用性。此外,一些专家建议车企应将隐藏式门把手作为选配功能,避免成为阻碍用户操作的绊脚石。
隐藏式门把手作为新能源汽车设计的一部分,虽然符合现代审美和科技趋势,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随着工信部的介入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未来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或许会更加人性化和安全化。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平衡美观与实用,仍是车企需要深思的问题。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