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细分和社交媒体的发展,陪伴经济应运而生。有偿“搭子”社交兴起,“私人陪游”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个五一假期,一群年轻人一边旅游,一边赚钱。就“陪游”而言,他们没有固定收费标准,有人单天收费500元,有人最高月赚1万多元。
这份新职业真的能一边玩耍一边赚钱吗?对于游客来说,是否面临消费风险?在陪游行业,木舟舟入行仅5个月,他平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自己招揽订单,一般收费500元/天,不仅当向导还要当司机,包含成都周边200公里以内的里程。他表示,五一小长假期间,他的预约已经排满,虽然没有涨价,但经营得比较好的账号早就被提前约好,价格可能更高。
另一名陪游大彭的收费略高一些,平均一个月可以赚1万多元。他表示,虽然没有固定标准,但陪游的实际价差并不大。如收费太高,客人也不会找你。例如油费、过路费等费用都可以和客人协商,所以报价具有个体差异性。大彭去年10月才开始做陪游,但他单子不少,4月份推掉了10多个单子。原本五一也想给自己放个假,但他正在接待的客人从4月28日一直玩到5月4日,时间线拖得比较长。
陪游的实用性很高,一方面自己有车,熟悉路线;另一方面对景区比较了解,可以附带讲解服务;还有一个吸引点是,不少陪游擅长摄影,能提供相机拍照服务。木舟舟表示,他们的接单以家庭出行为主,占比超过一半。大彭也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最大的客户群体有两种:一种是有小孩的家庭,另一种是有老人的家庭。旅客更看重陪游对各个景点吃饭、停车、路线、拥挤时段等信息的熟悉度,以此获得更加流畅和舒适的旅行。
木舟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名小姐姐和她的妈妈来成都旅游,但小姐姐有其他事情,不方便带着妈妈,于是就把“遛父母”的任务交给了陪游。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陪游的意义就在于定制化陪伴。大彭将这种定制化陪伴定义为“朋友式陪伴”,给朋友出一份地道旅行攻略,并提供车辆和司机服务,以及其他零碎的增值服务,如看看孩子、陪陪老人。这和旅行团的业务并不冲突,是一项更为细分的赛道。
不少人对陪游充满好奇,一边玩耍,一边还能把钱赚了?对木舟舟和大彭来说,这是一份辛苦钱。木舟舟表示,陪游的工作时间非常长,早上6点多起床,回到家已经11点左右。大彭甚至用“磨人”和“焦虑”来形容这种状态。单纯看时薪,外行会觉得不错,但陪游要开车、讲解、拍照,还要随时根据游客要求调整,特别是遇到精力旺盛的游客,陪游从早到晚都处于高强度运转的状态。
目前,木舟舟把陪游作为兼职,大彭则想往全职发展。他认为,如果年轻人有择业空档期,也可以来试试陪游。当下,陪游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服务模式,未来肯定会越来越规范。
在社交媒体上,以“地陪”“陪游”等为关键词,能搜索到不少帖子。除了从业者自己的帖子,也有不少消费者的吐槽贴。例如,某网友分享不愉快经历,花了600元找了个地陪,协商逛街拍照,全是排队网红景点,说p图另外价钱……还有人分享被逃单的经历。
此前有报道提到一些陪伴服务涉及“擦边”等问题,行业鱼龙混杂,服务大多只是口头协议,存在潜在法律风险。四川分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仁根认为,这种“旅游搭子”法律关系存在争议,是服务关系、雇佣关系还是其他民事合同关系?因为双方一般不会签订书面合同,一旦出现争议尤其是安全问题,谁的权利谁的义务,谁在违约谁来担责不好界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比起跟团游、购物游,体验感可能是好了,但也可能陷入另一场旋涡之中。
王仁根认为,有偿“旅游搭子”的出现,本质上是“体验经济”与“零工经济”的碰撞,既满足了年轻人对个性化旅行的需求,又暗藏着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有需求就有市场,尤其是新兴业态的涌现,就业的多元化,有偿“旅游搭子”只要不涉及擦边等违反社会公德和治安的问题,就无可厚非。但最好规范化,如由第三方平台专业运营,个人对个人的有偿服务始终存在硬伤。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