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游客们晒出的旅游照片中常常出现各种酸奶的身影。在北京后海,人们喜欢喝老北京人从小爱喝的老酸奶;在天津五大道附近,大喇叭循环播放着“正宗天津瓷瓶老酸奶,全世界最好喝的酸奶”;从内蒙古回家的游客,也会从行李箱中拿出在景区买的奶皮子、酸奶酪。
酸奶似乎成了遍布全国的特产。无论是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冷饮厅,还是北京紫光园的奶皮子酸奶,或是南京鼓楼医院的手工酸奶,都能看到酸奶的身影。特别是在新疆,酸奶制品种类繁多,仅“酸奶疙瘩”就有超过1万篇的小红书笔记。
各地景区的老酸奶也颇具特色。大理古镇有大理老酸奶,太原钟鼓楼广场有老太原酸奶,西安回民街有西安老酸奶,唐山有唐小主酸奶,青岛栈桥旁有青岛老酸奶。徐州彭城老酸奶和老北京酸奶也遍布各大景点。在厦门鼓浪屿,游客可以边逛边喝老酸奶;在天津五大道,买酸奶还能听到特色的天津快板。
许多旅游攻略里,当地老酸奶也是必吃榜上的常客。不吃老酸奶仿佛就等于没来过这些地方。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中国悠久的酸奶食用历史。早在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就开始食用酸奶。到了唐朝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酸奶对身体的益处。现代消费者也因为健康意识的提高而更加喜爱酸奶。
据勤策消费研究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酸奶及其制品占中国乳制品总体市场的20.8%。景区里的老酸奶凭借朴实无华的外观吸引了各年龄段的游客。尤其是装在瓷瓶或玻璃瓶中的凝固型酸奶,更是许多人童年的记忆。
此外,老酸奶还满足了游客拍照打卡的需求。其包装上往往印有城市名字,方便游客拍照留念。与价格较高的文创周边相比,老酸奶的价格更为亲民,一般在20元以下。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性价比高的拍照打卡工具。
然而,尽管各地老酸奶看似不同,但口感却大同小异,主要是加糖与否的区别。这不仅反映了酸奶本身的同质化问题,也折射出全国各地景区的同质化现象。许多城市的古镇或古街都存在审美疲劳和缺乏独特文化体验的问题。尽管如此,每一瓶老酸奶所承载的回忆仍然独一无二,为旅行增添了特别的意义。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