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夸大了的失败经验,无非是变相的成功学

研究了那么多失败的案例,仍然做不好一家企业

1

这两天朋友圈对所谓失败学传的很疯,各位大咖竞相转载,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从成功中学得少、从失败中学得多”各种评论云集,甚至爱迪生的电灯试验这种老掉牙的故事都被搬了出来。

诚然,我同意失败这玩意儿是个好东西,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公司也不可能永远成功,一个人在失败面前的反思,一个企业从失败中总结,对个人,企业以及他人的发展都会有不言而喻的意义,然而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偏重对成功经验的吸取,而疏于对失败教训的探寻。从这个角度来说,正确对待失败比正确对待成功更有意义。

马云爸爸曾经在《赢在中国》上不止一次讲过:不要迷信成功学,要多看别人的失败经历。甚至在湖畔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指出:湖畔大学跟MBA巨大的差异,那就是我们在这儿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2

我第一次接触比较正规的失败学,是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当时我还在上大学,当时我就觉得吴晓波老师写的深刻,对企业失败的反思很彻底,甚至觉得这本书是企业家们床头必备的一本书呀,每天有事没事翻一翻,提醒自己不要犯错。

后来在创业公司工作时候,又重新翻了翻这本书,也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失败的人当中,又有几个在失败后东山再起的呢?在各位的印象中,也许只有史玉柱一个吧。

吴晓波老师在书里阐述的失败原因难道这些企业家自己不知道?都是采访资料整理的,很多都是创业者自己口述的,那么他们的深刻反思肯定要比书中更加透彻。除了那些锒铛入狱的,失败了的前辈们真的没有资源再东山再起?

1998年,记者方向明出了一本书叫《研究失败》,记录了一批民营企业失败的全过程。而他的编辑说,方向明的稿子,“是蘸着血写出来的”。好的失败研究,首先要广泛收集信息,要多角度去验证,去“磨”采访对象;其次是记者要有很好的信誉,这样采访对象才能信任你;第三,记者还要是“积极性、建设性的研究”,而不是单纯揭露和对抗。

所以我们会发现,研究了那么多失败的案例,仍然做不好一家企业,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无论是商学院的教授,记着的报导还是大咖的分享,失败的经验大家就是讲讲场面话,真正失败的原因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不愿公开的内幕细节,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罢了。

这就是我们研究失败学的怪圈之一。

3

现在的氛围更加让我觉得大家在盲目的追捧失败,一而再再而三的夸大失败经验,不止一次的和互联网圈内人士交流,每每就提起,哪个哪个死在了哪个上面,套用的理由无非是创新力不足,细分市场不明确,没有认知到需求点在哪儿。

对,你们说的都对,但是我就是不听,能咋的。

研究失败本来是好事,别人走了哪些弯路以后可以不走,但不是纸上谈兵和装逼的代名词,分析某某企业失败案例头头是道,一大串总结显得你见解深刻;不少创业失败的人甚至给自己一个title:连续创业者;某些企业甚至招高级管理上有一条,有失败创业经历的人。

本来应该静下来心来研究的一门科学,却被浮躁的人们所绑架。

马云为了推行自己的“失败教育”,创办了湖畔大学。马云不止一次表示退休后会写一本书,叫《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史玉柱是这样反思失败的:人在成功时候总结的经验往往是扭曲的,在失败时候总结的教训往往是最真实的。失败的时候要认真总结,避免头脑发热。

大佬们说的很对啊,在大佬们放个屁你们都能追成热点的年代,他们口中失败已经脱离了他们本身想要传达的意思,本意是好的,但是失败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依赖于那个总结反思的人,而不在于从谁的口中说的。

也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成功大佬们的失败学却要他们的成功做背书。

中国90%的创业企业会失败,如果你没有成功过,你的失败故事就没有人听,你如果中途一直默默无闻最后失败告终,你失败的经历也没有人关心。但是一旦你成功了,你的失败就是你巨大的“财富”,甚至可以有资本装逼了,你可以像马云一样: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建立了阿里巴巴。

这就是我们研究失败的怪圈之二。

4

我们把问题回归到失败本质,失败的社会地位真的这么高么?失败和成功之间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出奇制胜》这本书里面讲述的案例,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2008年,4名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75~2003年美国创业者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目的是想看看经历过生意失败的创始人在后来的创业上表现如何。他们是否已经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研究人员将两类企业家的失败案例进行了对比,一类是成功将企业带到上市的创始人,另一类则是以前从未创办过企业的创业者。

结果证明,在调整了统计误差范围之后,有过失败经历的企业家未必就比一辈子从未经营过企业的人做得更好。指望在把一家企业搞砸之后突然就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了,这跟你因为输了第一场比赛就觉得第二场能赢没太大区别,都不太着调。

根据这项研究,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家却有50%的可能性在二次创业中取得成功。你胜利的次数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再次胜利。

2011年,创业指南针(Startup Compass)公司研究了3200家初创阶段的科技公司,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对于具有很高市场风险的软件公司来说,”研究人员比约恩·赫尔曼解释说,“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你从上一家公司获取的经验,都不一定能对第二家公司的实际成功起到显著作用。”

创业成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失败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创业失败真的和成功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我觉得只要天天喝鸡汤,你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了。反而你之前的成功经历却给你在行业留下了口碑,增强了自信,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所以,这样看来,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的话,其实还是要辩证去看的,别陷落在鸡汤里无法自拔。

这就是这就是我们研究失败的怪圈之三。

5

在《出奇制胜》这本书中有个心脏搭桥手术研究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如果一名医生自己开始手术失败了,那后面会弄得更糟,而新医生一开始就成功了,则后面成功概率会更大;如果医生旁观了自己的同事在手术上失败的经历,那么他自己接下来的手术成功率就会提升;而如果是旁观了同事成功地完成手术,成功率却没有得到提升。

也就是说,别人的失败有助于自己的成功;别人的成功无助于自己的成功。自己的失败和自己的未来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自己的成功却能有助于未来的成功。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从生存本能来说,自己失败了,自己更愿意为自己寻找外部原因,因为我们需要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的活下去。而我们在看别人的失败时候,却会更加客观和理性。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失败呢?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成功失败可言,失败和成功只是我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给某个阶段打上的标签而已,而这对标签,不过是大家闲的蛋疼满足茶余饭后谈资和总结发明的词汇而已。你不论作为创业者,还是简简单单只求岁月静好的普通人,只要有了想法和念想,可以去尝试,在尝试的路上不断复盘,不断迭代,不断优化,不断行动,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如果非要给失败下一个定义,那就是放弃。

你可以推崇失败学,你可以从别人的失败中去汲取教训,但是无论怎样,关键是你这个人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后期采取的行动才是至关重要的。

失败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尊重他,但不要神话他,迷信他。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46.html

(32)
财华网的头像财华网
上一篇 2017年4月17日 下午2:21
下一篇 2017年4月17日 下午2:35

相关推荐

  • 密集发声!中国6家商会严正声明:严正声明反对单边贸易措施

      2025年4月5日,中国六家主要商会联合发表声明,强烈反对美国近期实施的单边贸易措施,包括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等行为。此次声明不仅表达了对世贸规则的捍卫,也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公平贸易秩序。   近日,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六家商会联合发布声明,针对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所谓对等关税表示强烈反对。商会指出,这一行为严重违…

    2025年4月5日
    1200
  • 重庆回应大量矿泉水倒入长江 引发公众对资源浪费和环保意识的反思

      2025年4月13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显示,在重庆巴南区李家沱码头,多名人员将成箱矿泉水倒入长江,现场散落大量空塑料瓶。这一行为被部分网友认为是放生矿泉水以祈福,但也有不少人质疑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根据多方报道,此事件发生后,重庆市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据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长江目前处于禁渔期,放生鱼类等生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

    2025年4月15日
    1000
  • 三河市府办回应禁色令损失赔偿:谁让改的去问谁

    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通报称,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同日,三河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表示,对于受波及的商铺损失如何赔偿,其并不了解,“谁让你改的,你去问谁”。 南都此前报道。 当地称尚不知整…

    2025年4月15日
    900
  • “男子泄愤撞亡一家三口”案今开庭,司机曾两次深踩加速踏板

    今天(15日)上午,“司机泄愤撞死一家三口”案将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极目新闻14日从知情人处获得的起诉书显示,事发时,被告人廖某宇曾连续两次将电动汽车的加速踏板即电门踩至100%状态。检方认为,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被告人廖某宇的刑事责任。 不听劝说两次深踩加速踏板 根据起诉书相关描述,2024年10月2日夜间,被告人廖某宇驾…

    2025年4月15日
    700
  • 网民造谣天然气价格上涨被处罚

    近日,一张关于燃气涨价的不实信息图片在网络群组流传,引起当地网民关注,纷纷议论燃气价格上涨问题,造成不良影响。 经查,该信息由网民郑某发布。经核,郑某使用某AI工具,提出带有“南宁”“燃气”“涨价”等关键词的询问后,AI工具给予了以上回复。郑某得到信息后,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将该信息直接截图,发送至互联网群组中。因有关内容涉及民生领域,造成该谣言信息快…

    2025年4月11日
    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