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孙喜增
9 月 12 日,安阳贝利泰陶瓷有限公司智能化岩板项目于安阳市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正式量产下线。该项目的投产,不仅意味着河南省成功填补了大型高端岩板规模化生产的产业空白,还凭借 “设备更新 + 数字赋能” 的创新模式,为全国陶瓷行业破解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提供了转型范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贝利泰陶瓷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也曾是全国瓷砖出口重点企业。2019 年,贝利泰遭受美国 “双反” 恶意打压,美方不顾世贸规则与基本事实,将 “双反” 政治化、武器化,对其强加 714.83% 的惩罚性关税,美方调查官甚至断言贝利泰 “活不过五个月”。但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帮扶下,贝利泰直面迎战,通过战略转型提升抗风险能力与生存能力。企业一方面响应国家 “双循环” 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渠道,并进军东南亚、中东、非洲等陶瓷产品需求增长的市场;另一方面,深耕 “绿色制造、精益管理、智能制造”,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记者在现场看到,车间内全新设备产线正在运转,生产好的岩板产品也在同步进行打包发货。据介绍,该智能化岩板项目的量产经过了严格的技术验证周期。整个产线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了从原料制备、压制成型、智能施釉、高效烧成,到智能磨切、自动检选、包装仓储的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体系。设备点火运行后,又历经一个多月的工艺参数优化与智能系统调试,最终实现了从原料配比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贯通,保障了量产产品的稳定品质。
从技术架构上而言,该项目相比传统陶瓷产线实现了全方位升级,构建起 “硬件高端化 + 软件智能化” 的双重技术壁垒。这种模式既能满足市场 “小批量、多品种” 的产品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通过智能化精细管理,显着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升绿色生产水平。
贝利泰岩板项目的量产,是其实现国内区域破局与国际能级跃升的关键。于国内,它将以 “本地化高端产能” 重构北方岩板市场竞争格局;在国际上,其借助 “一带一路” 政策东风,以 “高端产品 + 技术合作” 为核心,有望在全球中高端瓷砖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完成 “从产品出口到价值输出” 的升级。
作为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的龙头企业,贝利泰智能化岩板项目量产正产生显着的多维度 “乘数效应”。新项目量产后与企业一、二期生产线形成协同互补,年产能突破 1800 万平方米,产品体系从传统墙砖、地砖拓展至全规格岩板,预计可新增年产值数亿元。同时,该项目还将创造 500 余个技术型就业岗位,其中 70% 岗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既为当地带来高质量就业机会,也将推动区域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
编审:孙喜增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