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头部券商上半年赚749亿 净利润整体涨60%!上市券商2025年中报全部披露,排名也随之公布。结合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及今年上半年行情提振的影响,50家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全部实现增长,且无一家亏损,这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在中期业绩上达成的成就。
2025年成为券商“大年”,多家券商并购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泰海通、国联民生、浙商证券(已控股国都证券)均已实现并表。西部证券和国信证券也在8月末相继收到证监会批复,分别核准成为国融证券和万和证券的主要股东,这两宗券业并购案进展显著。
国泰海通交出了并购后的首份中报,在公司并购重组所获得的负商誉下,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暴涨213.74%至157.37亿元,超过中信证券跃升至行业第一;其营收达到238.72亿元,远超华泰证券,稳居行业第二。在两家上海市属券商合并的背景下,其余头部券商也面临不同挑战。当前资本市场活跃,头部券商竞争更加激烈。
上半年10家头部券商营收合计1542.95亿元,同比增长14.89%;归母净利润合计749.23亿元,同比增长60.52%。具体来看,有7家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40%,其中两家增速超过90%,分别是国泰海通(213.74%)、中金公司(94.35%)。国泰海通归母净利润暴涨背后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79.64亿元。剔除负商誉影响后,国泰海通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2.79亿元,略低于华泰证券的74.56亿元,中信证券则以135.71亿元领先。
中金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到43.30亿元,同比增长94.35%,接近翻倍,但仍略低于中信建投(45.09亿元),位列行业第十。不过,中金公司上半年营收达到128.28亿元,跻身行业前六。中国银河和广发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为48%左右,分别为64.88亿元、64.70亿元,位列行业第四、第五名。
从业务规模来看,头部券商的自营业务增长最迅猛,10家券商上半年自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710.69亿元,同比大增50.83%。其余三大业务中,经纪业务收入合计达到367.09亿元,同比大增47.13%;投行业务收入合计88.35亿元,同比增长19.44%;资管业务收入合计149.53亿元,同比增长2.42%。中信证券仍然占据各项业务第一名。
经过数十年积累,各家券商境内业务分化明显,出海成为头部券商的重要策略之一。据统计,除东方财富外,其余9家头部券商在境外市场均有深入布局,主要依托香港这一亚洲金融中心。从境外子公司最新的业绩情况来看,香港市场仍然占据主流,上半年港股市场火热,券商的境外业务也迎来集体爆发。
据港交所2025年中报,今年上半年港股证券市场平均每⽇成交⾦额为2402亿港元,按年上升118%;上半年港股市场迎来44家新企业,新股集资总额达到1094亿港元,按年上升716%。从净利润来看,9家头部券商的境外子公司(剔除海通国际控股)除招商证券国际外,全部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国信香港增长超过1300%,广发控股香港增长超过200%,中金国际、中信建投国际增长超过160%,中信证券国际增长超过60%,国泰君安金融控股增长超47%,华泰国际增长超25%。
按照净利润排名,中信证券国际中期净利润为3.9亿美元,略高于中金国际(26.34亿港元),为境外业务中资券商第一。中金公司在境外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承销规模长期排名中资券商第一,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全球协调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的港股IPO项目多达53单。财报显示,中金国际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6.34亿港元,同比增长168.96%。如果下半年能承接更多项目,保持增长优势,有望重夺境外业务第一。
中信证券的境外优势在于其经纪业务,公司在财报中透露,其境外机构股票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在亚太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并将进一步布局全球业务。今年上半年境外业务净利润第二梯队则是华泰国际(11.45亿港元)、国泰君安金融控股(9.58亿港元)、广发控股香港(5.15亿元)、中信建投国际(4.59亿元),银河国际控股、招商证券国际、国信香港三家均未达到2亿元。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