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上海挑一个人流最旺的路口,淮海中路与武康路的交汇处一定榜上有名。这里矗立着近年声名鹊起的城市地标——武康大楼。每日都有大批游客前来打卡留影。除了游客,这里还活跃着一群“野生摄影师”,他们常背着相机、拿着平板,就地取景拍摄、即时修图,为游客提供付费拍照服务。
有市民反映,部分摄影者长期占据最佳机位,挤占本就有限的通行空间,甚至偶有摩擦冲突。
与此同时,也有游客表示,独自出行难以“出片”,现场的“野生摄影师”成了少数可选的拍摄服务。
每走几步就有人问要不要拍照
来自福建的游客刘先生上周末在武康大楼打卡时遭遇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前方游客在路边拍完照离开后,他趁着空档上前,准备拍几张大楼的照片,不料与一旁的摄影师发生了冲突。
“其实我和身边的人之间留了不小的空隙,但那位摄影师仍坚持说我入镜了。我当场与他理论,说明这里是公共空间,结果他开始爆粗口。”刘先生向记者回忆。
揽拍指摄影师在景区主动招揽游客提供拍照服务的行为,8月中旬,上海外滩已对此类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屡教不改者将面临行政拘留处罚。有不少市民反映,武康大楼附近的揽拍行为同样严重。
武康大楼位于淮海中路、武康路、兴国路、天平路与余庆路五路交汇处,车流、人流本就密集。记者近日多次走访发现,即便是工作日下午,原本不宽的人行道也常被人群挤满。过街时段,因拍照游客在路口停留,有时行人不得不绕行至车行道,随后又被市容管理人员劝导返回人行道。
在游客人群中,“野生摄影师”随处可见。他们多背着相机、拿着平板,或手持拍立得,主动揽客拍照,甚至有的会先偷拍一张“样片”,再上前兜售。记者粗略统计,整个路口聚集的摄影师不少于二十名,几乎每走几步就会有人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拍照,30元一张、50元两张是最普遍的价格,拍摄多张的话还有还价的空间。
“基本上一大早就会来,这里人流是最大的。”一位摄影师说。至于客人数量和收入情况,多名摄影师避而不谈:“不好说,有时多,有时少。”
付费拍照通常需要更多时间
淮海中路的一片人行道正对武康大楼,是最佳取景点之一,也是“野生摄影师”们最为密集的区域。
记者看到,沿街一排几乎都是手持相机的摄影师。有客人时,他们会在同行身后依次等候,待前一单结束再招呼上前。若客人较多,便干脆占住机位,按序拍摄。完成拍摄后,摄影师通常会退到人群后方,用平板为客人挑片、现场修图,把最核心的“风水宝地”留给其他同行。
当然,普通游客并非没有机会,只要在摄影师身后依序排队,同样可以在武康大楼前合影。不过记者观察到,普通游客的拍摄与这些摄影师确有明显差别:
一方面,人像摄影常用较长焦段来压缩空间感,需要与被摄者保持更远距离,因此占用更大的拍摄范围;而普通游客多用手机随拍,甚至不一定拍人像,一臂之距即可取景;另一方面,摄影师需不断引导摆姿、调整角度,单次拍摄更为耗时。记者现场观察到,其中一位摄影师为一名女士拍摄约耗时10分钟,明显长于普通游客的拍照时间;当拍摄结束时,普通游客在拍摄结束后就会离开武康大楼附近,而摄影师不仅需要修图,还要持续地在附近招揽下一名客人。
“我去武康大楼的时候还特地带了两台相机,想要去好好拍一下,但是根本找不到地方自个儿拍照。”一名来自河南的游客对记者说。
有人深恶痛绝,有人表示需要
来自福建的李女士今年6月来沪旅游,先后打卡了外滩和武康大楼。她对记者说:“在外滩先后有十来个人上前询问。到武康大楼时,脚刚踏上台阶就有背着平板的来搭话,连续拒绝了四五位。凡事都该有个度。”
记者留意到,在社交平台的相关话题下,不少市民游客也反映了类似经历。“往那一站,一会有一个人来问要不要拍照,特别烦。”另一位上海的市民说。
相比仅仅上前搭话揽客,一些摄影师先行拍下游客照片、随后上前推销的做法,更是引发游客对隐私与安全的担忧。
“上次带朋友去武康大楼,我给其他人拍照拍的好好的,他们突然拿自己拍的照片上来说我拍了两张,你看行不行。”一名市民吐槽道,“这应该算是侵犯隐私权了吧。”
然而,“野生摄影师”之所以数量众多,背后确有现实需求。
“我主要是想留一张像样的合照。一来身边没人帮拍,二来自助或请路人都很难出片。”来自江苏的游客杨女士说,“本来只想试试,没想到成片挺好。虽是套用模板,但修图效果也不错。”
“我不否认,有人确实会占道;但对独自出行者,或身边朋友不擅拍照的人来说,这样的服务确有需求。”来自武汉的嘉琪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此次到访武康大楼,她主动请了一位摄影师帮忙拍照,“只是水平良莠不齐。”
类似的“现场揽拍”在多地景点并不罕见,记者了解到,包括上海外滩在内,西安大雁塔,北京北海公园、济南大明湖、广州沙面岛等景点同样立上了“禁止商拍”的标识。
游客嘉琪对记者说,“我认为要规范这种现象,可以划定专门的游客拍照区,限定好时间,防止个别人长期霸占拍摄点位。”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