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成都报道据港交所披露易官网发布的信息,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宇航”)于8月25日更新招股说明书,处于“处理中”状态。
这是继其于2025年1月27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意味着国星宇航将继续在港股冲刺“商业航天第一股”。
在最新招股书中,国星宇航新增9个月的业绩数据,近两年收入均超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6.6%。
AI卫星发射全国第一
近两年年收入均超5亿元
据招股书介绍,国星宇航是中国最早研制及发射AI卫星的商业航天公司。“自成立以来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已发射27颗卫星(包括21颗AI卫星),按累计发射AI卫星数量计,公司在中国所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一。”
公司于2018年12月发射了中国第一颗AI应用卫星;于2024年2月发射了中国第一颗AI智算卫星;于2025年5月14日,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代号021任务),将12颗计算卫星送入轨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国星宇航是中国少数具备全方位卫星研制能力的商业航天公司之一。以2024年收入计,国星宇航在管理卫星行业全价值链的所有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排名第二。
今年1月27日,国星宇航首次递交港股招股书,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于7月27日失效。8月公司再度提交。
相比2025年1月初次提交的版本,国星宇航更新后的招股书新增9个月的业绩数据,截止日期由2024年9月30日变更为2025年6月30日。
在新增报告期中,国星宇航的商业化能力正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均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国星宇航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77亿元、5.08亿元、5.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6.6%;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65.1%。
对于业绩增长,国星宇航表示:“得益于在轨运行及空间AI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以及卫星制造流程及量产能力升级优化,我们加强了产品竞争力。”以上两项主要因素,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加强获取高价值订单的能力、扩大客户基础,并促成收入强劲增长。
不过,国星宇航尚未实现盈利。2022年、2023年、2024年国星宇航净亏损分别为0.909亿元、1.393亿元、1.772亿元,2024年上半年、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980亿元、1.920亿元。预计2025年仍将产生净亏损。
亏损原因在于国星宇航处于早期爬坡阶段,在研发并发射AI卫星的同时,亦专注于开发核心技术以提升AI算法及算力。“这些努力对建立天基算力以支持我们星基解决方案的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此阶段,我们战略性地将获取客户及发展关系列为优先考量,同时亦专注于透过具竞争力的薪酬方案留住人才。”
国星宇航预计,AI卫星业务的盈利能力在以下多项因素的推动下将有所改善:AI卫星技术进步及客户订单增加;强化制造流程的成本效益;批量化制造带来的规模经济;竞争及科技进步导致卫星发射成本减少;及提升竞争优势及把握市场机会。
本次国星宇航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于建设深圳中心,选择性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以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等。
80后创始人来自电子科大
据微成都此前报道,国星宇航的创始人、董事长陆川是一位80后,是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专家智囊团成员,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且曾在电子科技大学多个职位任职,并于2018年6月获得中国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工学博士学位。
公开资料显示,国星宇航创始人、董事长陆川出生于1983年,拥有近20年的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他曾在电子科技大学的科技处产学研结合科、成都研究院等担任过职务。2019年2月,国星宇航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商业航天AI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陆川担任院长。
陆川于2018年成立国星宇航,任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主要负责国星宇航整体战略规划、重大业务决策,以及监督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和产品研发工作。” src=”http://dingyue.ws.126.net/2025/0827/e3e699d0j00t1n361002yd000u000i8g.jpg”/>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陆川通过北京新时代空间及北京星融宇航有权行使已发行股份总数47.09%附带的投票权,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编辑 侯春萍 综合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