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曾说和尚也要吃饭 商业化之路的双刃剑!释永信曾被调侃为“一个和尚能有多有钱是我们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如今,少林寺官方通报了释永信涉嫌挪用寺院资产、与多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并有私生子,已被带走调查。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通报内容直指核心问题:钱和色,这恰恰是一个佛门中人最不该碰的底线。过去的几十年里,释永信几乎成了少林寺的代名词,他主导了寺院的修缮和海外推广,将少林品牌打造成一个跨国文化产业帝国。然而这一次,他的功与过彻底摊牌。
释永信不是普通的僧人,他有头脑、有魄力,甚至有野心。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筹划将少林寺推向市场,成立了武僧团、办演出、开淘宝、建网站等项目,把少林寺变成了一个文化旅游公司。有人夸他是佛门里的企业家,也有人骂他披着袈裟的资本家。他确实做成了很多事,但背后藏着无数见不得光的秘密。据不完全统计,与释永信有关的公司多达18家,涉及多个领域。
其实,释永信的问题早已不是秘密。2015年,他就遭遇了一场实名举报风暴,举报人称他与尼姑通奸、生子,并在海外拥有豪宅。那次调查组很快辟谣,一切干干净净,完美收场。但释永信到底是个清心寡欲的佛门中人,还是一个在权钱色中翻云覆雨的幕后操盘者?当年大家心中都有疑问,但无证据,只能不了了之。这场风波后,释永信收敛了许多,但事情并未真正结束。
时间来到2015年8月,释永信的亲传弟子释延鲁也站出来实名举报,列出了七大罪状,包括贪污受贿、转移寺产等。可惜缺乏实质证据,最终以查无实据告终。释永信一次次全身而退。
有人说,释永信之所以能这么多年站稳脚跟,是因为他用世俗手段把少林寺经营得像个企业。他懂媒体、懂包装,也懂资本运作。寺庙里设立文创店、开演出、卖禅修用品,香火带二维码,连功德箱都分门别类。最贵的一炷香标价上千元。寺院招人要研究生起步,和尚人手一部iPhone,寺里豪车成排。有人讽刺,“这是寺庙,还是投资公司?”最讽刺的是,释永信不止一次亲口说过:“佛门应当清净,贪嗔痴乃人性之灾。”而现实却是,他坐拥海内外豪宅、操盘巨额资产、拥有不明私生活。终究,他自己也成了贪嗔痴的奴隶。
不能否认,释永信曾让一个破旧的古刹重回世界舞台。但他走得太远,终究把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失去灵魂的庙。在世人眼中,少林寺早已不是佛门清净地,而是流量庙宇、香火工厂、高消费打卡地。如今他被查,公众反而没有惊讶,更多是一句“早该如此”。
释永信曾经说过:“和尚也要吃饭。”这是他力推少林寺商业化的初衷,为了让少林寺发展和大伙生活得更好,他选择了商业化的道路。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僧人,忘记了少林寺是一个宗教场所;权欲熏心,金钱、美色早已把他腐化。最终,他成了金钱和欲望的奴隶,也成了少林寺最大的罪人。希望联合调查组能够彻底查清他的问题,给少林寺、佛教界和广大信众一个交代。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3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