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震惊社会的盗窃案作出判决,女婿李某某因盗窃岳父常某某的510余万元养老钱,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万元,同时剥夺政治权利2年。此案不仅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信任的脆弱性,也再次敲响了法律对亲属间恶意侵害财产行为的严惩警钟。
据审理查明,李某某与常某系夫妻关系,与其岳父常某某共同生活。常某某名下存有510余万元的养老钱,以大额存单形式存放于银行。然而,李某某却利用其作为女婿的身份便利,长期潜伏在家中,暗中窃取岳父的银行账户密码及身份证件,分9次支取了全部存款及利息,共计510余万元。此外,他还通过POS机盗刷了常某某的银行卡余额2.4万余元。
案件发生后,常某发现丈夫李某某长期未归,且多次电话联系无果,遂前往公司调查,发现李某某早已请假离岗。随后,常某报警,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迅速开展侦查工作,并于十天后在怀柔区一家宾馆将李某某抓获归案。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李某某虽表示认罪认罚,但其行为已严重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且未获得被害人谅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相关量刑指导意见,法院认为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予以从重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李某某与常某某虽为亲属关系,但其行为已超出一般家庭纠纷的范畴,属于典型的恶意侵害他人财产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即使行为人与被害人存在亲属关系,只要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就应依法定罪量刑,不得因亲属关系而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此外,本案也引发了公众对亲属间财产纠纷的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亲属间因财产问题产生矛盾时,应优先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避免采取非法手段。同时,也应加强对老年人财产安全的保护,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从法律角度来看,此案也反映出我国在案例指导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指导性案例制度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司法裁判开始注重对类似案件的统一适用标准,以实现同案同判。然而,也有学者指出,目前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案例选择标准不明确、适用范围有限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李某某因盗窃岳父510余万元被判刑12年的案件,不仅是一起典型的刑事犯罪案件,更是一次对家庭伦理、法律底线和社会公序良俗的深刻警示。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律对所有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