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3万元,打工人养不起小电驴 智能化抬高价格门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标配,两轮电动车品牌也开始追赶这一趋势。台铃、九号、雅迪、小牛等品牌纷纷推出智能化甚至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的电动车。
不久前,在华南国际电动车展上,台铃展示了一款配备无人智驾技术的电动车,能够自主应对复杂路况并完成自动倒库等操作。市场上已量产的车型中,蓝牙解锁、语音唤醒、导航投屏和辅助驾驶等功能也逐渐普及。
这些智能化功能确实提升了骑行体验,但车辆价格也随之上涨。一位小牛店主表示,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主流智能车型的价格比普通电动车高出约30%。
电动车凭借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满足了短途出行需求,成为许多人的通勤工具。然而,随着厂商争相进行智能化升级,原本价格亲民的电动车变得昂贵,成为了许多人难以负担的“奢侈品”。
四年前,王宇花1500元在闲鱼上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代步,最近想换新车时发现,市面上的新车不仅价格高,还配备了他不熟悉的彩屏导航、车载音响、无钥匙启动等智能化功能。以京东小牛旗舰店为例,最便宜的F100到手价2399元,而最贵的RQI则高达32980元。据小牛门店销售介绍,随着价格提升,车辆的智能化配置会逐级升级。
如今,智能网联已成为两轮电动车的标配。雅迪、爱玛、九号、小牛、台铃、新日等品牌均配备了专属APP,通过手机即可完成解锁、车况监控和轨迹查询等操作。厂商们的竞争重点从“有没有智能”转向“智能够不够强”。九号电动车推出的Ninebot SIGHT系统,搭载三颗摄像头,能实现高清行车记录、前向碰撞预警、盲区监测和车道偏离警告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两轮车的智能辅助能力。
尽管智能化让电动车更“聪明”,但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王宇最终以不到65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小牛电动车,但他最初预算不超过3500元。他表示,除了手机解锁和实时位置查看外,其他智能化功能对他来说并不实用。此外,后续的软件维护、系统升级和智能部件维修也是沉重的隐性成本。
小牛电动锐智VIP服务涨价引发用户不满。这项增值服务支持通过App使用车辆定位、实时轨迹、电池管理和智能防盗等功能,购入新车通常赠1年服务,到期需付费续用。雅迪、爱玛等品牌也采用类似模式,OTA付费升级已成为行业内的一种营收手段。
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购车时的一笔溢价,还包括贯穿用车全程的持续支出。对靠电动车通勤的人来说,买车本是为了方便实惠,但现在智能功能带来的不只是便利,还有实实在在的负担。
国盛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过4.2亿辆。庞大的保有量背后是市场趋于饱和的现实,竞争愈发激烈。为了获取更多溢价,厂商们开始在颜值、高端化、设计感和智能化等方面激烈比拼。
对比新势力九号、小牛与传统品牌,前者靠智能化标签在定价上拉开了明显差距。尽管九号、小牛的销售规模不及部分同行,平均出厂价却遥遥领先。这种价差直接体现在毛利率上,九号电动两轮车业务毛利率为21.1%,雅迪则为15.2%。
近几年,九号、小牛已推出上万元高端车型,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也纷纷布局高端产品线。市场还迎来了更多的新进入者,如春风动力成立电动车品牌极核,全力进军高端市场。
未来将迎来大规模的车辆更新潮,这场智能化竞赛将加速市场分化。那些缺乏智能化配置的车型可能在消费者的换新选择中逐渐失势,被更贴合行业升级方向的智能车型替代。对企业来说,这场智能化比拼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的真实选择,既要守住智能优势,也要确保溢价对得起实用价值。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