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12日战争”之后,伊朗和以色列的停火已超过一周。整体形势并不平静。美国、以色列和伊朗都宣布自己是“胜利者”,三方以及各自内部均就伊朗核设施的损毁程度给出不同说法。伊朗总统批准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法案。也门胡塞武装继续向以色列发射导弹,以色列防长则威胁要像对待伊朗那样报复胡塞武装。
伊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中国驻伊朗使馆再次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伊朗。影响局势走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美国会不会再次打击伊朗?长期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大。美国已经出动B2轰炸机轰炸过伊朗本土,目标是最敏感的核设施,并且没有遭到有力报复,这使得美国再次打击伊朗的心理门槛大大降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轰炸伊朗的效果大加赞扬,称其在终结战争上的作用“本质上与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没什么不同”。特朗普表示,如果未来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伊朗的铀浓缩水平令人担忧,他将“毫无疑问地”对伊朗发动攻击。
短期内,美国再次打击伊朗的可能性有限。特朗普坚称,美国的空袭已经彻底摧毁伊朗关键铀浓缩设施。美国国防部7月2日也表示已经将伊朗核计划推迟了1年到2年。如果很快再对伊朗进行打击,会成为此前打击效果不佳和特朗普吹牛的证据。而且,一再对伊朗动武,会让美国面临被拖回中东泥潭、陷入无尽战争的风险。这并非特朗普政府想要的。
美伊谈判会不会恢复?不通过谈判达成政治协议,停火就不是和平而只是休战。当前,美伊双方都有谈判的动力。美国要最大限度限制伊朗核能力,特朗普本人还对“诺贝尔和平奖”念兹在兹;伊朗为了推进重建和缓解经济困难,必须争取美国放松制裁。然而,谈判要尽快恢复仍面临很大的现实障碍。
伊朗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为避免接受“城下之盟”,给重启谈判开出了明确条件。伊朗外长阿拉格奇表示,伊朗必须首先确认美国不会在谈判期间再次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毕竟以色列在6月13日对伊朗发动了突袭,而美伊原本计划在两天后展开新一轮谈判。事后看来,所谓谈判只是美以对伊朗的“战略麻痹”。所以,伊朗要确保美国不能搞“以打促谈”。
而伊朗所求恰恰是美国不愿承诺的。一方面,美国可直接或通过以色列随时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美国对通过军事手段限制伊朗核能力的信心上升,对谈判的诚意自然下降。另一方面,美国不打,以色列也可能再次攻击伊朗,而美国对以色列的约束力是存疑的。
即便美伊谈判能够恢复,也会陷入“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更困难”的境地。老问题还是伊朗铀浓缩。美国要求伊朗不得自主进行铀浓缩,理由是不相信伊朗不研发核武器的承诺。伊朗则始终坚持自主在境内进行铀浓缩,这也是其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签署国的权力。长期以来,伊朗已将本土铀浓缩与国家尊严和荣誉挂钩,在被强加了一轮战争后,伊朗可能更加不愿意在保留铀浓缩能力上让步。新问题则是自诩胜利者的美国,大概率会在以色列的推动下,向伊朗提出更高的谈判报价。特朗普已将“美国考虑协助伊朗获得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资金(用于和平利用核能)”的新闻斥责为“有病者炮制的假新闻”。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宣布伊朗在战争中获胜后,特朗普更是放话不再考虑解除对伊朗制裁。这是在削减伊朗可能从谈判中获得的好处。
美国鹰派还在鼓吹,要在对伊朗的谈判中提出限制伊朗导弹能力、限制伊朗对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反美力量的支持、限制伊朗与俄罗斯合作等苛刻条件。美国想要的可能已经不是新的伊核谈判,而是涉及伊朗外交全局乃至内政的“胁迫式交易”。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