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于2025年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制造业景气水平进一步改善。这一数据表明,尽管面临外部环境扰动,但我国制造业正逐步回归正常运行轨道,经济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从行业分布来看,6月制造业PMI回升的积极信号体现在多个领域。在21个细分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较上月新增4个,制造业景气面显著扩大。具体来看,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纺织、石油煤炭等传统行业则因市场需求疲软出现收缩。值得注意的是,新订单指数为50.2%,在连续两个月低于50%后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市场需求整体止降回升。
生产端的复苏成为推动PMI回升的关键因素。6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1.0%,虽环比略有下降,但仍在临界点上方,显示企业生产活动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出口订单也逐步恢复,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反映出全球供应链修复与国内政策支持的协同效应。
尽管制造业整体呈现复苏迹象,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数据显示,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显示出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优势;而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8%和47.4%,虽环比改善,但仍未摆脱收缩区间。此外,中小企业面临就业压力,从业人员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生存状况仍显严峻。
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为制造业复苏提供了支撑。国家统计局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外部干扰因素影响减弱,政策端通过财政、货币等手段稳定市场预期,推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例如,高技术制造业PMI持续扩张,反映出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成效。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政府正通过减税降费、专项信贷等措施缓解其经营压力。
非制造业的稳定表现进一步巩固了经济韧性。6月非制造业PMI为50.5%,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虽略有回落,但整体仍处于扩张区间。这表明消费市场与投资需求的协同改善,为制造业提供了一定的配套支撑。
展望未来,制造业PMI的回升仍需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当前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但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仍可能对制造业形成扰动。此外,内需不足的问题仍需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民间消费等手段逐步解决。
总体来看,6月制造业PMI的回升标志着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展现出一定的韧性。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制造业有望在下半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全年经济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