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信用修复:行政处罚、法院判决、征信污点花钱就能删?

“1万元删行政处罚,1.5万元撤法院判决,哪怕是刑法八大重罪也能洗白?”近来,这类“信用修复”广告在社交平台上大肆传播,宣称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付得起钱,就能将监管官网、信用中国、裁判文书网、银行风控系统、甚至天眼查等平台上的负面信息“彻底清除”,从贷款逾期到违法犯罪,一网打尽。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天花乱坠”?但不少人却真信了。

北京一家自称“专业信用修复”的中介公司负责人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一份裁判文书,从裁判文书网或者天眼查这种第三方商业平台上撤掉,费用是1.5万元。”言下之意,只要掏钱,过去的案底就能烟消云散。但真有这么容易吗?

起底信用修复:行政处罚、法院判决、征信污点花钱就能删?

起底信用修复:行政处罚、法院判决、征信污点花钱就能删?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所谓的“信用修复”业务,基本建立在半真半假的信息混淆和消费者对政策不了解的基础上。中介口中的“1.5万元撤判决文书”,在现实中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还极可能涉嫌违法操作。

事实上,无论是法院文书的公开,还是行政处罚的公示,背后都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作支撑。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的前任负责人以及多位法律专家均表示,裁判文书能否撤销或屏蔽,必须符合严苛的法律程序。比如案件被撤销、当事人胜诉、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等特殊情况才可能申请遮蔽信息,绝不是动动钱包就能实现的“便民服务”。

除了宣称可以撤裁判文书,一些中介还打出“行政处罚记录一键删除”的旗号。上述北京中介负责人表示:“信用中国或银保监等监管机构官网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如果已经执行完毕并且过了公示期,可以帮你从网站上删掉,价格是1万元。”

但实际上,信用中国官网早就公开说明,行政处罚信息的移除是可以申请的,但前提是满足一系列规定条件,而且整个流程是免费的,申请人可通过线上提交材料,自助处理。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曾公开表示,信用修复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存在所谓“中介收费”的合理性,将对违规操作进行严厉打击。

换句话说,那些收取高价代办费用的所谓“修复专家”,本质上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不当利润。有些甚至通过伪造材料、冒用身份、假冒官方名义进行操作,轻则涉嫌欺诈,重则触犯刑法。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灰色产业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地下产业链。搜索“信用修复”关键词,社交平台上立刻弹出各种“删记录”“洗负面”“企业风险消除”的广告,操作手段五花八门,有的打着“律师团队”“政府合作”的名号,有的甚至声称“包通过、不过退款”,看似专业实则空壳。

而普通人面对这些营销话术,往往因为害怕征信影响贷款、怕企业合作方看到负面记录,而选择相信这些“捷径”。但一旦付费,不仅可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将自己置于法律风险之中。

“信用修复”确实是一项存在的制度安排,比如对于已履行完毕的行政处罚、轻微违法行为等,确实可以申请从信用平台上撤下相应信息。但这是依法依规的流程,有时间限制、有申请标准、有信息审核,更不会产生“1万元就能解决”的费用。

起底信用修复:行政处罚、法院判决、征信污点花钱就能删?

起底信用修复:行政处罚、法院判决、征信污点花钱就能删?

从制度角度来看,设立信用修复机制的本意,是鼓励守法经营、帮助已经改正错误的人重塑信用,而不是给人一个花钱“洗白”的通道。真正的信用修复,是透明、合理、基于证据和法律流程的,不是暗箱操作,更不是黑市交易。

如今,一些人打着“信用修复”的旗号搞牟利买卖,不仅扰乱社会秩序,也侵犯了国家公信力。公众在面对这些看似“快速解决问题”的诱惑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切莫因为一时焦虑掉进陷阱。

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针对这些打着“修复”幌子的中介公司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清理互联网平台上的虚假宣传和非法广告,压缩灰色产业的生存空间。

最后,信用记录一旦受损,最稳妥的处理方式永远是合法合规地去申请修复,千万别相信那些所谓“有门路”的捷径,那往往是通向深坑的入口。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4444.html

(0)
财华网的头像财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上午10:47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上午10:54

相关推荐

  • 医院否认车祸女孩被强行带走 遵循家属意愿

    6月23日晚,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发布了一份情况通报,回应了网络平台上关于该院救护车转运及救治的相关信息。经核查,具体情况如下: 2025年6月13日13时31分,贵港市仙衣路旧西站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16岁的患者因车祸外伤被送往医院。120指挥调度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派出医护人员前往现场。抵达后,医护人员发现患者鼻腔出血等伤情。由于家属不在现场,在场的…

    2025年6月26日
    2100
  • 杭州大伯被蛇咬用嘴吸毒液紧急入院 医生提醒正确处理方法

    许大伯右手中指被蛇咬伤后,已经进行了切排引流处理,并涂上了蛇药。3月21日,杭州萧山的许大伯趁着好天气到田间翻土准备播种,刚翻开石头,右手中指就被一条半米长、两指宽、灰色带花纹的蛇咬了一口。他立即用棍子将蛇打死,并反复三次用嘴吸出伤口的毒液。随后,他在田里继续劳作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下午发现右手中指疼痛肿胀发黑,家人才赶紧把他送往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许…

    2025年3月30日
    8700
  • “重新物色防长”是假新闻 赫格塞思避谈泄密门

    当地时间4月21日,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一位美国官员透露,美国白宫已经开始物色新任国防部长。 该消息发布后不久,美国白宫方面称,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关于物色新国防部长的报道是“假新闻”。 据悉,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因发布相关消息面临资金中断。 美防长再陷群聊泄密事件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近日再次被指在私人群聊中泄露机密信息。当地时间4…

    2025年4月22日
    4000
  • 俄乌完成直接会谈后首批大规模换俘 开启“千人换千人”计划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5月23日根据5月16日在伊斯坦布尔达成的俄乌协议,270名俄罗斯军人和120名平民从基辅控制区获释返回。作为交换,俄方移交了270名乌克兰武装部队战俘和120名平民。目前,获释的俄罗斯军人和平民正在白俄罗斯接受心理疏导和医疗救助,并将被送回俄罗斯继续治疗和康复。俄国防部表示,大规模交换行动计划将在未来几天内继续进行。 乌克兰方面也确认了换…

    2025年5月24日
    3200
  • 经济日报:为什么贸易战没有出路 损人害己的双输困局

    近期,美国政府以各种借口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不仅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还暴露出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深层困境,最终将损人害己、得不偿失。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自中美建交40余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始终以市场规律为基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这种合作的韧性源于共同利益。如果仅是一方受益,中美经…

    2025年5月6日
    4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