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还剩4分30秒,张子宇篮下接球转身,两名日本球员同时跃起封堵,但她们的指尖仅勉强触及其手肘高度。球被轻轻放入篮筐,日本替补席传来一声叹息。这位18岁、身高2米26的少女,半场未结束已独得14分,让平均身高1米77的日本女篮陷入困境。
张子宇全场13投9中砍下18分10篮板,其中8次得分来自禁区高举高打。日本球员与其对位时头顶仅及她肩膀,篮下对抗如同“成人对阵孩童”。韩旭同样贡献18分11篮板,两人合取36分17篮板,助中国女篮禁区得分74-38两倍碾压对手。
尽管内线失守,日本女篮以36投15中的三分球(命中率41.7%)顽强咬分。首节奥山里佳连中3记三分,第三节全队再飙5记,单节三分得分竟超中国队全场总和。当张子宇次节下场休息时,日本队1分钟内连追7分,印证外线火力持续性威胁。
中国女篮三分球19投仅5中(命中率26.3%),罚球25中12(48%),两项数据均远低于日本队。杨舒予虽9投8中高效取17分,但全队三分命中数不足对手三分之一。日本队借机多次将分差迫近至5分,暴露中国女篮“内外失衡”的战术风险。
宫鲁鸣赛前部署“盯人+协防”战术针对三分,但实战中仍出现漏人空档。日本球员通过无球穿插获得空位出手,尤其底角三分命中率超五成。郑薇曾预警:“若未解决外线防守,对阵日本主力将极度被动。”
张子宇登场14分钟内,中国队净胜分达+15。她下场后日本队立即掀起反扑,印证麦穗丰评价:“她是特定时段改变战局的战略武器”。其226公分身高在女篮赛场等效男篮250公分,禁区接球即吸引三人包夹。
为应对日本队提速消耗,教练组严格控制张子宇出场时间(场均14分钟)。她在有限时间内场均贡献17+7,但300斤体重引发的移动耐力问题仍需破解。双塔战术第三节试运行效果欠佳,韩旭被迫扩大防区补位外线。
此次日本队缺席高田真希等5大主力,平均年龄23.7岁被视作练兵阵容。但其延续“小快灵”传统:快攻得分率73%,三分命中率稳居40%以上。对阵中国台北时两场狂胜93分,传导速度令中国女篮多次退防不及。
日本队36次三分出手中有28次来自挡拆后跳投,刻意避开与中国内线肉搏。当张子宇镇守篮下时,日本球员果断采用高弧度抛射,第三节借此连追3个三分。这种“以投代突”的极致空间打法,实为针对中国双塔的解题方案。
中国女篮抢下44个篮板(日本队20个),其中12个前场篮板转化出18分二次进攻。张子宇一人包办6个进攻篮板,多次补篮得手扼杀日本追分势头。日本队第三节试图提速,但杨舒予连续抢断反击得手,单节贡献4分2助攻。末节王思雨连突带罚独取6分,将分差重新拉开至18分,阻断日本队三分追分潮。
终场哨响,记分牌定格101-92时,张子宇仰头饮水的侧影与日本队员扶膝喘息的画面同框。这场9分胜利背后,15记三分箭矢已刺穿庆功帷幕。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2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