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一场罕见的大规模停电席卷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部分地区,导致超过5000万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交通瘫痪、通信中断、医院面临停机危机……这一事件不仅让欧洲陷入混乱,也引发了全球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深刻反思。与此同时,在中国,一位普通的电工张霁明却因在此次事件中的出色表现意外走红,成为舆论焦点。
张霁明是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的自动化运维班班长,他所在的团队负责宁波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在此次欧洲大停电事件中,他仅用0.13秒就成功恢复了某条10千伏线路的供电,展现了中国电网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一成绩不仅令他荣获全国劳模称号,也让外界对中国的电力系统刮目相看。
事实上,中国电网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得益于其高度发达的自动化技术和全国联网的调度能力。不同于欧洲部分国家依赖分散式电网、缺乏统一协调的弊端,中国的电网通过先进的配电网故障隔离自愈技术,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自动检测、定位并隔离问题区域,从而迅速恢复供电。这种毫秒级的恢复速度正是中国电网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重要优势之一。
张霁明表示,尽管此次事件让他一夜成名,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作为一名电力工人,他深知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无数人的默默付出。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运行面临更多挑战。为此,他和团队一直在研究如何将分布式能源更好地融入电网,并探索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欧洲的大停电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电网安全性的进一步思考。尽管中国电网的稳定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面对日益复杂的能源结构和极端天气条件,仍需不断完善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例如,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化网架结构以及提升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降低连锁故障的风险。
张霁明的经历也反映了中国电力工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从早期依赖人工操作到如今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中国电网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工程师们的辛勤努力。张霁明本人也从一名普通检修工成长为技术专家,并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他的故事不仅激励了更多年轻人投身电力行业,也为全球电力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张霁明还是一位聋哑人。他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电力工程师。他的经历再次证明,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此次欧洲大停电事件虽然暴露了部分国家电力系统的脆弱性,但也凸显了中国电网的强大韧性。正如张霁明所言,电力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网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全球电力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张霁明依然坚守岗位,继续为保障城市用电安全而努力。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缩影。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并期待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2668.html